“快遞小哥”“外賣小哥”“網約車司機”等新業態從業人員勞動權益如何保障,聽聽法官**解讀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各種互聯網平臺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促進了社會經濟繁榮發展。與此同時,“提高勞動保護”“優化算法規則”“完善社保權益”等涉及新業態人員的勞動權益保障熱點問題,引發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
新業態從業人員與平臺之間建立的是何種法律關系?與從業者建立實質用工關系的主體如何確認?新業態從業人員的社會保險覆蓋面能否得到提升?本期小編整理了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法官王琰對相關問題進行了解讀。
問:“快遞小哥”“外賣小哥”“網約車司機”等新業態從業人員與平臺之間建立的是何種法律關系?答:近年來,外賣配送、同城配送、網約車等平臺用工類案件逐步增多,相較于傳統民商事糾紛,此類糾紛的法律關系比較復雜,從業人員提起確立勞動關系之訴案件時,部分平臺企業否認存在勞動關系,并抗辯認為存在勞務派遣、勞務外包、合作關系、居間關系或承攬關系等各種法律關系。
2022年12月26日,高人民法院發布《關于為穩定就業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對于司法實踐中認定勞動關系存在與否給出了更為具體的指引規則,規定在平臺企業未與從業人員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情況下,認定勞動關系存在與否的考量因素,應當根據用工事實和勞動管理程度,綜合考慮勞動者對工作時間及工作量的自主決定程度、勞動過程受管理控制程度、勞動者是否需要遵守有關工作規則、勞動紀律和獎懲辦法、勞動者工作的持續性、勞動者能否決定或者改變交易價格等因素,依法審慎予以認定。
問:撥開“隱蔽雇主”的迷霧,如何找到與從業者建立實質用工關系的主體?答:部分“外賣小哥”發現自己被注冊成了個體工商戶,也有不少新業態從業者提出,實際用工的企業主體、訂立協議的主體、支付報酬的主體等均不一致,導致其訴訟維權時不知向哪家單位主體提出,造成訴訟維權難。
對此,《關于為穩定就業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明確指出,平臺企業或者用工合作單位要求勞動者登記為個體工商戶后再簽訂承攬、合作等合同,或者以其他方式規避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勞動者請求根據實際履行情況認定勞動關系的,人民法院應當在查明事實的基礎上依法作出相應認定。
司法實踐中,基于“突破形式看本質”的基本理念,應當對平臺用工的事實狀態進行查明,結合法律關系的本質屬性,通過要素式審查方法,查明與從業人員建立用工關系的實質主體。
問:如何優化“算法規則”,保障新業態從業者在工作流程中的合法權益?答:互聯網平臺對新業態從業者制定的“算法規則”主要涉及勞動保護、工時制度、勞動報酬、休息休假等方面,合理的正向激勵獎勵式算法規則,有助于新業態行業不斷壯大發展,但平臺企業在制定算法規則時應當依規守法,不得單純追求經濟利益。
《關于為穩定就業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明確規定,依法認定與用工管理相關的算法規則效力,保護勞動者取得勞動報酬、休息休假等基本合法權益;與用工管理相關的算法規則存在不符合日常生活經驗法則、未考慮遵守交通規則等客觀因素或者其他違背公序良俗情形,勞動者主張該算法規則對其不具有法律約束力或者請求賠償因該算法規則不合理造成的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支持。
問:報銷醫療費等工傷待遇落空,如何提升新業態從業人員的社會保險覆蓋面?
答:司法實踐中發現,部分外賣小哥、同城配送小哥等在工作中發生交通事故后,因用工單位未繳納社會保險,導致醫療費用無法報銷、各項工傷待遇無法享受,社會保障權益的缺位給部分從業人員帶來巨大困擾。
《關于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分別從靈活就業人員參保、強化職業傷害保障等方面作出了明確的指導,一方面規定“完善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相關政策,各地要放開靈活就業人員在就業地參加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的戶籍限制,個別超大型城市難以一步實現的,要結合本地實際,積極創造條件逐步放開。組織未參加職工基本養老、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靈活就業人員,按規定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做到應保盡保”。另一方面要“采取政府主導、信息化引領和社會力量承辦相結合的方式,建立健全職業傷害保障管理服務規范和運行機制。鼓勵平臺企業通過購買人身意外、雇主責任等商業保險,提升平臺靈活就業人員保障水平”。
互聯網平臺企業等新業態用工主體應當遵守社會保障相關法律法規,提升本企業的參保覆蓋面,有效防范與化解用工風險;從業人員也應積極關注當地的社會保險政策,依法維護自身的社會保障權益。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