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智能重卡越來越“聰明”
在通往我國大集裝箱港口的上海浦東新區東海大橋上,右側車道路面被黃色油漆醒目地噴涂為“10—13(時)自動駕駛專用”。數輛與眾不同的重卡在依次有序行駛,車輛之間保持著相同車距。超車經過這些重卡時,會發現主駕駛座處于自動駕駛狀態。這就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全球長L4自動駕駛商業化運營智能重卡。
作為智能重卡的一名安全員,龍在勇在這條線路上往返了近3年。每天上午10時,他都會準時出現在東海大橋靠臨港的橋頭,登上一輛智能重卡的主駕座,開始對重卡的智能駕駛過程進行“監督”。
“開始測試!”龍師傅接到手持電臺指令后,將方向盤旁邊的一個按鍵切換為自動駕駛,他便起身離開主駕座位,倚靠到了駕駛室第二排,副駕座的測試員胡廣權則注視著前方的屏幕。原來,這是智能重卡進行的“減員化”運營測試。
“開這個大家伙大的感受是安全省力。”龍在勇有著20多年的駕齡,開重卡也有10年以上,但一開始他還是蠻緊張的,不相信這么大的車能自己開。
曾經有幾次相鄰車道的社會車輛經過,司機故意向右偏移方向別車試探一下,結果智能重卡均能及時主動剎車,化險為夷。“隔一段時間車輛自動駕駛系統還會升級,車越來越‘聰明’了。”他笑著說。
說起省力,龍師傅更是感觸很深。“以前人工開重卡到港口取箱,還要排隊辦票,遇上天氣不好或夜晚運輸,得工作十七八個小時,非常考驗體力,容易疲勞駕駛。現在只要在平板電腦上一點,箱子自動派單,重卡到達就能提,而且可以全天候運輸,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從東海大橋橋頭到洋山港四期自動化碼頭這段往返72公里的物流環線,涵蓋了高速公路、自動化碼頭、上下匝道等復雜情況,是自動駕駛測試的天然場景。從2022年7月18日開始,除和法定節假日外,每天10點到13點,東海大橋雙向外側的第三車道就被作為僅供自動駕駛測試車輛使用的專用車道。
龍在勇所在的這輛智能重卡,當天被編排在車隊的第二輛,以45公里的時速行進,它的方向盤左右微幅轉動,使車輛始終保持在車道中間行駛。根據前方車輛狀態,智能重卡自動減速、加速。
在行駛過程中,車輛一輛接一輛地從左側超越上來,有時相隔距離非常近,坐在智能重卡上的記者看得心里直發怵,但智能重卡還是自顧自地向前,異常平穩。在即將到達洋山港終點的時候,恰巧遇到“自動駕駛專用”車道上有道路維護設置的警示物品。只見車輛主動降低車速,并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自動側身向左偏打方向,完美實現變道。
東海大橋作為洋山港區的唯一陸路通道,其通行效率對港口發展至關重要。根據試點項目規劃,到2023年底,上海將在洋山港—東海大橋—臨港園區,投入不少于60輛自動駕駛智能重卡,累計完成集裝箱集疏運量不少于20萬標箱。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