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證監會發審委公告顯示,青島海容商用冷鏈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容冷鏈”)首發IPO申請獲通過,成為2018年青島轄區首家過會公司,也是全國首家三、四板協同服務成功主板IPO過會的公司。
中心托管企業——海容冷鏈成功過會!成為全國首家三、四板協同服務成功主板IPO過會的公司

曾經被“三類股東”問題困擾
2014年7月1日,海容冷鏈正式掛牌新三板,彼時公司僅有18名股東。2014年底,海容冷鏈變更為做市轉讓,擁有中信證券、國金證券等4家做市商,二級市場交易活躍,股東人數迅速增加。
掛牌期間,海容冷鏈進行過兩次增發,累計實際募資凈額為1.55億元,引入17名股東,多名“三類股東”就是此時進入,比如“國壽安保-國保新三板2號資產管理計劃”、“中建投-新三板投資基金集合信托計劃1號(鼎峰資產)”等。到2015年11月停牌之時,海容冷鏈股東戶數已經增加到276戶。
2017年12月,海容冷鏈更新的招股說明書顯示,“三類股東”——國壽安保基金-銀河證券-國壽安保-國保新三板2號資產管理計劃位列其第十大股東,持股138.5萬股,占比2.31%。正是基于此,海容冷鏈上市進程遲遲難有大的突破,成為最早受到“三類股東”影響的新三板公司。2017年12月22日,證監會對海容冷鏈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文件的反饋意見中,對海容冷鏈的“三類股東”問題予以關注。
2018年3月5日,海容冷鏈在新三板摘牌。摘牌之后,公司便同步將股權托管至青島藍海股權交易中心(新四板),并順利完成了“三類股東”規范工作,也因此成為全國首家三、四板協同服務,成功主板IPO過會的公司。
海容冷鏈的IPO之路始于2015年4月8日,彼時公司開始IPO輔導。2015年11月13日,公司IPO申請獲證監會受理。2018年5月15日,海容冷鏈首發申請獲通過,如此算來,排隊時間已長達914天,有望成為青島第29家A股上市公司。
海容冷鏈作為“三類股東”典型公司,因攜“三類股東”闖關IPO而備受關注,海容冷鏈此次成功過會,為企業處理“三類股東”問題并拿到A股船票提供了成功案例! 藍海股權交易中心也成為全國首家幫助企業完成“三類股東”規范并成功主板IPO過會的區域性股權市場。
藍海股權交易中心介紹
2014年4月18日,藍海股權交易中心正式開業運營。四年來,藍海股權交易中心建章立制、拓業創新,雖經歷風雨,也碩果累累。四年來,在各級政府、各部門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中心堅持“券商主導、政府監管、市場化運作”的理念,依托“券商主導、財富管理、藍色經濟、外向金融”的優勢,緊緊圍繞中小企業服務和融資,著力打造中小企業股權交易平臺、財富管理產品交易平臺和“信藍籌”互聯網私募融資平臺三大平臺,不斷豐富和完善區域性股權市場功能,探尋青島財富管理綜合改革新路徑,各項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一、堅持規范創新發展,社會關注度全面提升
自成立以來,中心堅持規范、創新、發展的理念,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及監管部門相關規定,注重風險控制,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依法合規開展各類業務。2015年,率先以特別會員的形式,加入中國證券期貨業協會,接受自律管理。制定各類業務規則20大類、近百項細則,及時上報省、市金融辦備案。每月向山東省金融辦、青島證監局、青島市金融辦等監管部門報送工作簡報及業務統計數據,未發生任何運營風險和信訪、投訴事件。根據國辦發11號文和中國證監會132號令,全面開展業務自查,逐一進行評估,修訂完善中心各項制度、業務規則等,清退省外掛牌企業2家,順利通過檢查驗收。2017年9月5日,山東省政府發布公告,明確中心為山東省區域性股權市場運營機構。中心的平穩運行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與支持,省市政府工作報告、相關文件給予政策支持20多條次,接待省市領導現場調研指導100多次,國家、省、市各級媒體報道600多篇次,先后榮獲山東省財經2014年度十大最具增長潛力品牌、青島市2014和2015年度最具影響力經濟成就獎、青島市2015年度最佳三創金融機構、青島市2016年度財富管理創新創客優秀獎、2016年青島市地方金融企業績效評價“AAA”優秀企業、青島市2017年金融創新獎、2017年度青島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等稱號。
二、掛牌企業突破1000家,開創區域股交“藍海模式”
中心堅持“立足藍色經濟區,輻射山東重點區域”的市場定位,加大全省推廣力度,拓業基本實現省域全覆蓋。與青島、濟南、濰坊等16地市、120多個縣市區,進行深度接洽,聯合政府舉辦各類培訓、推介200多場次。吸引掛牌交易企業1148家,托管展示企業2477家,掛牌企業總市值300多億元。率先提出依托區域性股權市場,打造適合中小企業成長的生態圈。2015年初,將掛牌企業劃分為“價值優選板”“成長進取板”“科技創新板”三個板塊,增設“海洋特色板”“基金板”“國際人才創新創業板”等,實施“3+3”的分板管理,開展“靶向式”精準服務。藍海成立至今,平均每兩天有1家企業掛牌,平均每天誕生兩家掛牌展示企業,平均每天融資500多萬元,媒體稱之為“藍海速度”。
三、融資產品逐步序列化,企業融資突破60億元
持續推進“藍海股、藍海貸、藍海債”特色化融資序列化產品,逐步形成多元化、多渠道融資體系。與36家銀行簽署戰略合作,銀行綜合授信超過200億元;梳理形成36家銀行230種適合中小微企業的“藍海貸”產品。與超過500家的創投、私募基金、小貸和民間資本管理公司建立長期合作關系;與青島市90%以上在投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保持密切聯系;深度分析9只市級股權投資引導基金情況,掌握已參股設立子基金35只,總規模71.95億元;“基金板”實現70只基金掛牌展示,總規模突破600億元,為“藍海股”的推進奠定堅實的基礎。完成首單“藍海債”可轉債備案發行,首期規模1.55億。實地拜訪掛牌企業1000多家次,幫助掛牌企業實現多元化融資61億多元。
四、探索財富產品交易新模式,備案規模突破230億元
抓住青島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方案批復機遇,中心深入探索財富管理產品交易內在機制,不斷探索財富管理產品交易新模式,2015年與券商合作推出“金珩財富”系列品種。“金珩財富”系列品種堅持“普惠+定制”的理念,開創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與券商合作的新模式,豐富國內財富管理產品體系,為高凈值客戶提供新的資產增值保值的渠道,聚攏高凈值客戶資源3萬戶,為中小微企業融資奠定基礎。同時,“金珩財富”系列品種募集的資金直接投資實體項目,對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截至2017年底,累計備案422期,備案規模233.696億,實現“零投訴、全兌付”。
五、打造掛牌企業規范園地,服務企業取得長足發展
中心始終堅持“伴企業共成長,讓融資更便利”的理念,助推掛牌的中小微企業合規發展、做大做強。中心掛牌交易板企業全部由推薦機構、會所、律所深入企業一線進行核查、梳理,出具專項意見,中心從業務、法務、財務等多個方面為企業把脈,通過初審、專審等多個流程,梳理企業的股權結構、法人治理結構、內控制度、歷史遺留等問題近萬條,引導幫助企業建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中心成立以來,共出具反饋意見1300余份,召開專審會200多場,信息披露培訓100多次,較好提高企業家的規范意識和管理水平。通過中心的規范、服務、培育,掛牌和托管企業轉板成果突出。11家企業成功登陸“新三板”,1家企業上報中小板上市材料,1家企業上報主板上市材料,2家企業啟動海外主板上市程序,3家企業已經實現被上市公司并購,1家即將登陸港交所,另外,還有20多家企業啟動新三板掛牌工作。
六、設國際人才創新創業板,探索“人才+科技+資本”對接機制
在大資產管理的時代背景下,資本追逐人才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為探索青島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的廣度和深度,創新“人才+科技+資本”的對接機制,旨在政府育才、引才、用才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市場化“留才”的新模式。2017年5月,中心推出“國際人才創新創業板”。對人才板掛牌企業實施專項優惠,讓利于人才。目前中心已聚集人才板企業39家,其中27家登陸交易板,12家登陸培育板,領辦人才包括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泰山學者、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千人計劃專家、青島市拔尖人才、國內外博士、教授等,同時人才板企業多數從事國家戰略新興產業行業。中心為人才板掛牌企業優先提供線上路演、科技貸、知識產權抵押貸款、產業鏈對接等特色服務。“國際人才創新創業板”榮獲2017全國人才工作優秀案例獎。
七、多措并舉強化會員管理,提升區域資本市場氛圍
會員機構服務質量是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的基礎和前提。成立以來,中心不斷完善會員服務模式和會員管理規則,相繼制定會員執業規范、會員管理補充規定等,實施會員機構優勝劣汰機制,聚攏投資公司、證券公司、會所、律所等各類會員機構300多家。舉辦各類會員培訓、研討會、約談見面會50多場次。為引導會員機構良性競爭,中心按照企業服務質量、企業服務滿意度、服務案例等多緯度考核機制,每年舉辦優秀會員評選活動,加大獎勵措施,鼓勵優秀會員執業。同時,中心嚴格規范機構執業行為,2017年先后清退各類會員機構26家,風險提示2家,暫停會員資質并整改1家;因企業不規范或者中介機構提報的材料不規范等原因,暫緩掛牌的企業170余家。中心率先推行會員執業持證上崗制度,實行動態管理,對不規范的持證人員實施延長持證、執業警示、暫停執業、取消執業資格等處理方式,努力營造積極健康的區域資本市場氛圍。
八、各類服務日益多樣化,服務質量明顯提高
中心自2015年與深交所建立合作,借“互聯網+”的創新思維,共同打造常態化線上路演,將優秀企業實時推向全國各地投資人,打破資金區域性限制,構建資本市場的“南水北調”工程。截止目前共舉辦20多場,服務企業120余家,其中11家企業實現融資,融資額度達2.99億元,平均融資額度約2700萬,單個企業最高融資額5260萬;通過在線路演,上線企業平均被瀏覽65次,單個企業最高瀏覽次數達697次,90%以上的路演企業與投資人建立聯系,40%以上企業與投資人保持緊密聯系。強化“藍海匯智”培訓品牌,助力打造中小企業規范化園地。舉辦“藍海匯智”系列培訓50多期,培訓企業1000多家次。主辦銀企對接會30場,累計服務企業560多家;協辦銀企對接會50多場,累計服務企業2000家次。實地拜訪掛牌企業1000多家次,幫助掛牌企業實現多元化融資61億多元。
九、優化資源提高效率,實施財政貧困區縣精準扶貧
中心積極落實中央“精準扶貧”精神和中國證監會“IPO扶貧政策”理念,專門制定針對山東省財政貧困縣企業掛牌的專項扶持政策。對山東省政府評定公布的52個財政貧困縣(區、市)、48個重點革命老區,企業掛牌費降幅比例近4成,降低了貧困地區企業掛牌成本。中心成立對口服務業務部,邀請地方政府部門及掛牌企業來青交流學習,組織產業基金、專家團隊等資源智囊團走進貧困地區,提高貧困地區企業掛牌效率。中心聯合會員為棗莊市、泰安市、菏澤市、濟寧市、聊城市等地市企業規范改制、股權激勵、多層級資本市場知識普及等提供資本市場免費培訓,累計服務100多家次。截至目前,中心減免貧困地區企業掛牌成本逾百萬元,惠及濰坊安丘、臨沂費縣、濟寧金鄉、日照五蓮等縣區市48家企業。
十、培育雙創明星企業,探索“科技+資本”發展之路
中心積極推動科技創新板和人才板發展,科技創新板掛牌企業193家,人才板企業39家,其中80%進入青島市千帆計劃。同時,全面對接政府扶持政策,每年組織科技創新板、人才板企業積極參加“創新創業大賽”“市長杯”創業大賽等賽事。專門邀請相關專家舉辦商業計劃書等專題培訓42場,專人跟進賽事活動,參加大賽的掛牌企業數量逐年遞增,成績斐然。2017年,9家企業進入“創新創業大賽”青島賽區決賽,占決賽企業數量的20%,3家中心掛牌企業代表青島賽區參加全國大賽。60%以上科技板掛牌企業報名參加2017年“市長杯”創業大賽, 5家進決賽,占總數的50%。
十一、創立基金板和基金工場,完善基金募投管退體系
中心開戶投資者近4萬戶,其中機構投資者約1500戶。創立基金板,66只基金掛牌展示,總規模突破600億元。設立藍海基金工場,重點打造基金業人才、資本、資源的聚集地,形成私募基金“募、投、管、退”全產業鏈服務的專業服務平臺。目前已注冊基金43只,總規模40多億元,中國證監會投資保護基地、中信證券“千里馬”訓練營、藍海股權交易中心即墨孵化基地、大摩證券咨詢公司、普華永道、大成律師事務所等服務機構已確定落戶。藍海基金工場已成為全國首家由區域性股權市場運營機構控股的基金孵化基地,也是山東省首家為私募基金服務的功能齊全、資源集聚的公司制專業化服務機構。
十二、技術支撐能力逐步提高,六個子系統全面啟動
完善金證3.0系統,掛牌企業的股權托管、交易、清算、分紅、派息等功能逐步完善,啟動與工商、人行征信等系統對接前期研究工作,探索建立中小企業信用體系。“信藍籌”互聯網融資平臺通過驗收并上線,對接平安易寶、蘇寧易支付等支付渠道,互聯網私募股權融資、商品眾籌、消費眾籌等功能基本完備,已完成項目42單,融資6400多萬元。對接深交所企業云信披和中介區塊鏈征信系統,促進中心管理“上云增鏈”。探索開發“藍海慧估”系統,啟動企業線上估值功能,全面提升企業價值發現功能。建立內部企業數據查詢系統,建立“藍海慧播”視頻直播系統,上線并使用OA系統,增強中心內部管理、推廣宣傳、業務培訓、外部知識庫采集整理和回放等服務功能。
2018年,中心將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始終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繼續完善“中小企業股權交易、財富管理產品交易、‘信藍籌’互聯網金融”等三大平臺,明確“服務拓業、產品創新、IT提升、生態搭建”四個方向,強化“政府政策試驗平臺、中小企業規范園地、中小企業融資中心、資本中介延伸服務、上市孵化器”五項功能,進一步搭建適于中小企業成長的生態圈,助力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新舊動能轉換。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