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糧吃“洋肉”擬15億打造生豬產業鏈
在錯失了食用油市場的主導權之后,中國企業正在加強對肉類產品市場的控制。
繼今年7月入股蒙牛后,昨日(12月23日),中糧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糧集團)宣布以1.94億元的價格收購了萬威客100%股權。這家中國最大的糧油食品企業,在肉食產業鏈的發展計劃上又邁出了一大步。
中糧集團表示,除鞏固已經建立優勢的廣州、深圳市場外,其將推動萬威客在全國市場的發展。后者已經開始實施的百萬頭生豬健康生態養殖產業化項目將為此提供原材料,當前在建、待建的有天津、武漢、江蘇東臺三個項目,總投資最高將達150億元。
股權溢價收購
資料顯示,萬威客原名亞太食品(廣東)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肉制品企業,投資方為美國SmithfieldFoodsInc.和比利時ARTAL集團,前者是全球最大的垂直一體化生豬養殖及豬肉食品加工集團,中糧于去年9月收購其4.95%股份,為該公司第二大股東。比利時ARTAL集團是歐洲最大的跨國食品集團之一。
“萬威客的品牌影響力不錯,肯定是溢價收購的。”中糧肉食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江國金并沒有對《每日經濟新聞》透露具體溢價是多少,但表示在有關規定的范圍內。
據悉,此次收購是間接股東與直接股東之間的股權交易。由于雙方相互之間此前就有了較多的了解,并購因此進行得十分順利。
根據萬威客CEO邵元本的介紹,雙方在今年3、4月份碰面之后,就已經初步形成意向,中糧集團在5月份就開展了盡職調查,到現在完成收購也就半年多的時間。
并購完成后,萬威客將成為中糧全資下屬公司,并納入中糧肉食投資有限公司管理。
萬威客由南向北延伸
“我們先前是外資公司的品牌,想在中國尋求更大的發展,之前的確是有點底氣不足。”邵元本一語道破了萬威客之前在發展上“糾結”的心理。
資料顯示,萬威客在中國已經形成了較大的規模。該公司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設有4家分公司,產品采用冷鏈運輸,現有香腸、火腿、中式、速凍、肉餅及其他6大類產品,其中零售渠道營業收入占公司總體營業收入的92%。
然而,萬威客的“糾結”在于市場的“不均衡”。盡管萬威客的產品通過零售及家用市場行銷26個省級區域及香港、澳門地區。但其真正占據市場主導權的只是在廣州和深圳市場,華北和華東地區則競爭優勢不明顯。
數據顯示,在廣州及深圳,萬威客分別占據了低溫肉制品的47%和26%的市場份額,但在北京和上海這兩個消費重地,分別只占據了7%和6%的市場份額。在北京的比例與競爭對手雨潤及荷美爾相當,在上海則低于后兩者。
中糧集團總裁于旭波表示,萬威客過去的股東盡管有一個“中國戰略”,但在整合資源上對萬威客的支持力度不夠。“由于物流半徑是有限的,萬威客在家門口的市場份額就大點,但華北、華東也具有非常強的市場潛力。”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