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市場監管部門基于“豫冷鏈”系統落實落細冷鏈食品監管工作
頂端新聞·河南市場監管周報記者 劉廣輝 楊璐
為防止新冠病毒通過冷鏈物流渠道傳播,全省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堅持“人”“物”同防,扎緊“四個口袋”,落實落細冷鏈食品監管工作,集中力量對轄區冷庫全面清查,做好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工作。
冷鏈食品在進入市場前經過了哪些程序?全省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在冷鏈監管上有哪些特色措施?記者進行了相關采訪。
工作人員為進口冷鏈食品運輸車消殺 通訊員 呂世遠 圖
冷鏈食品進市場前先“過關”入庫、賦“豫冷鏈”碼
鄭州市平均每天進口冷鏈食品就達2000余噸,冷鏈食品在進入千家萬戶前經過了哪些程序?記者采訪了萬邦冷鏈食品的銷售商戶。
“在進入監管倉之前,要通過‘豫冷鏈’平臺,上傳該批冷鏈食品的批次、產地、檢驗檢疫合格證明、核酸檢測報告、預防性消毒證明等追溯數據。經系統審核通過后,冷鏈食品會乘專車到待檢區,下一步準備入倉。”一家商戶介紹。
記者了解到,運輸車輛的里里外外都要經過消殺,隨后進入采樣階段,監管倉的工作人員對外包裝、內包裝及產品本體分別抽檢,進行核酸檢測。“檢測結果顯示‘陰性’后,冷鏈食品才能入庫賦‘豫冷鏈’碼。最后順利出庫,來到商戶的店內。”
據悉,2020年12月河南上線“河南省冷鏈食品追溯系統”(以下簡稱“豫冷鏈”)以來,基本實現了河南省冷藏冷凍肉類、水產品等進口冷鏈食品全程追溯管理。
鄭州市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提醒廣大消費者,購買冷鏈食品應到正規的超市或者市場,選購貼有“豫冷鏈”追溯碼的商品,購買時應掃碼核對二維碼信息與產品包裝信息是否一致。如果發現無碼銷售冷鏈食品,可撥打19138199759-2315及時向市場監管部門進行投訴。
市場監管部門嚴把冷鏈食品“第一關”
各級市場監管部門提高政治站位,切實守牢疫情防控底線,積極用好“豫冷鏈”系統,加強生產環節進口冷鏈食品監管,嚴格進口冷鏈食品防控。
蘭考縣鎖緊進口冷鏈防控閉環。蘭考縣市場監管局要求,嚴格進口冷鏈食品,從生產、經營、銷售全過程防控,沒有檢驗檢疫證明、沒有核酸檢測報告、沒有消毒證明、沒有追溯信息的不得上市銷售。充分發揮12315平臺的作用,對群眾舉報、日常巡查或抽檢中發現的案件線索,追蹤溯源,一查到底。
充分發揮智能應用作用,發揮好科技監管作用,針對“豫冷鏈”系統應用,對蘭考縣納入系統的226家冷鏈生產經營戶實時利用數據平臺科學監管、比對分析數據,保障了來源可追、去向可查。
漯河市進口冷鏈食品實現一“倉”統管。漯河市規定,從2021年8月20日起,全市(包括臨潁縣和舞陽縣)所有直接從海關入境和外省采購的進口冷鏈食品,通過“豫冷鏈”系統報備后,一律進入監管總倉進行集中貯存管理,采取“使用(銷售)多少、直接出庫多少”的辦法,中間不能轉存到其他冷庫。
據了解,進口冷鏈食品進入漯河市后,要先在“豫冷鏈”系統報備信息,現場測量司乘人員體溫,查看新冠疫苗接種憑證、48小時內核酸檢測證明和行程碼。全部審核通過后,裝卸小組才組織入倉。
漯河市市場監管局食品流通監管負責人介紹,對進入監管總倉的食品,安排專業隊伍、專業設備進行集中檢測、集中消殺、集中存儲、集中賦碼,從源頭上堵住新冠病毒通過進口冷鏈食品從境外和省外向市內傳播風險。目前,漯河市兩個監管總倉可容納15000噸冷鏈食品,基本滿足全市冷鏈食品企業貯存需求。
許昌嚴把進口冷鏈食品“第一關口”。許昌市設立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進口冷藏冷凍肉制品、水產品及包裝食品進行集中檢測、集中消殺、集中存儲、集中賦碼,按照“提前報備—入倉—出倉—流向—市場要求”等實行全鏈條管控,確保進口冷鏈食品來源可查、去向可追、風險可控;河南省內流轉的進口冷鏈食品,“三證一碼”手續齊全,持有其他地市監管總倉出倉證明的,不需要重復入倉。
值得一提的是,進口冷鏈食品要取得許昌市進口冷鏈食品監管倉出庫證明和“豫冷鏈”系統食品安全追溯碼后方能出倉。出庫時,要填寫《許昌市進口冷鏈食品監管倉出庫登記表》,貨物流向外地的,應如實填報購買者名稱或姓名、地址、聯系電話及貨物名稱、批次、種類、數量等信息。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