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博會首車進口冷鏈食品入庫,現場直擊:消毒到“最小包裝”才放心
今天(21日)10時,浦東新區江鎮路上的第四屆進博會進口冷鏈食品總倉迎來第一批“客人”——來自新西蘭的16箱共300多公斤的牛肉、羊肉和鹿肉。進博會期間,它們將出現在食品展區,以切片烹飪等方式與四海賓客見面。
隨著“第一車”的到來,接下來的一周內,將陸續有49車進博會進口冷鏈食品展品運至總倉。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在現場發現,和往屆進博會相比,第四屆進博會對于進口冷鏈食品展品的管理變得更嚴格了。
“我們上個月就已經把作為進博會總倉的5號庫騰出來了。”上海華辰優安供應鏈副總經理徐亮介紹稱,本屆進博會進口冷鏈食品總倉面積達3萬平方米,設計庫存量達到1.2萬噸。
該總倉與冷庫企業的日常業務區域隔開,完全獨立,內設作業區、檢測區、存放區和隔離區,包括專用的月臺、暫存區、冷庫、隔離區、冰鮮區、通道,以保證進博會參展食品與外界區域完全隔離。
相應的裝卸工、理貨員、叉車工、主管等工作人員也全部提前到崗,每天的生活工作嚴格實施“兩點一線”封閉式管理,由專車、專員在指定住宿點和總倉之間接送員工。
本屆進博會的進口冷鏈食品,在口岸完成檢驗檢疫后,必須按要求分批運至總倉,進行集中消毒和核酸檢測,徹底完成“全身體檢”后,確認沒有問題,才能統一運輸入館。
“今年專門增加了‘最小包裝’消毒環節,把風險降到最低。”上海市市場監管局食品安全協調處副處長陳艷表示,以往只對箱體外包裝進行消毒及核酸檢測的方式,并不能及時發現和杜絕包裝內的病毒傳播隱患。
根據今年制定的《第四屆進博會冷鏈食品疫情防控專項工作方案》,總倉將增加一道環節,對冷鏈食品的最小展覽展示包裝或最小使用包裝的表面進行全面消毒和核酸檢測。
對已在其他“第一存放點”等地經過外包裝表面消毒和核酸檢測并取得相關證明的進口冷鏈食品,進入總倉仍需進行小包裝表面消毒和核酸檢測。這意味著,今年進來的所有進口冷鏈食品展品將消毒到最小包裝,經核酸檢測合格后,才允許進入展區進行展覽展示和加工試吃。
記者在現場看到,經過前道環節的各種信息查驗后,進博會專用的冷鏈車駛入指定車位,將尾部與專用的卸貨口無縫對接。
貨車門打開后,“全副武裝”的查驗員用無線測溫儀檢測了貨廂內的溫度,發現讀數穩定在-15.1℃后,立即由搬運員將貨物卸到專用的運輸帶上,送至“淋浴倉”內消毒。
然而,經過消毒的外包裝馬上被理貨員破壞,他們將貨物恢復至只有一層內包裝的狀態,用消毒布擦拭消毒,再裝入國內廠商生產的消過毒的新包裝盒內,并貼上“第四屆進博會進口冷鏈食品展品出庫追溯清單”。
這張追溯清單上記錄著展商名稱、具體展位、展品原產國、國內聯系人、核酸檢測單位、生產日期、預計入倉和實際入倉時間等基本身份信息,并附有“二維碼”。便于總倉對貨品的管理,也方便貨物的入館查驗,以及便于進入展館后,隨時隨地被檢查和溯源。
沒這張“身份證”不允許入館,展館內如發現沒有“身份證”的進口冷鏈食品,將立即撤展并追蹤處理。
進博會首批進口冷鏈食品入庫全過程: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直播 00:00 進入全屏 50 點擊按住可拖動視頻總倉在“打包”的過程中,駐點的檢測人員會同步對貨物的外包裝、內包裝進行核酸檢測取樣。被采樣的貨物將運至“留觀庫”暫存,大約6小時至8小時,等檢測報告出來后,檢測結果呈陰性的運至存放區內,直至運入展館;呈陽性的將立即運至隔離庫,按規程作無害化處理。
同時,總倉安裝了視頻監控,進博會指揮中心及監管部門的工作人員通過手機能隨時調取視頻監控。
“我們是第四次參加進博會,感覺管理越來越完善了。”新西蘭銀蕨農場市場部專員翁曄坦言,雖然消毒到最小包裝的方式看似很麻煩,但能把隱患消除在展館外,再麻煩也是為了大家的安全著想,完全可以理解,歡迎還來不及呢。
記者從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獲悉,除了上述各項嚴格舉措外,今年進博會展區內仍不得零售進口冷凍生鮮食品、禁止提供未經熟制加工的冷凍生鮮食品試吃服務。
欄目主編:陳璽撼 題圖來源:海沙爾 攝
文中圖片、視頻:海沙爾 攝來源:作者:陳璽撼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上一篇:進口冷鏈集裝箱貨物操作最新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