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的連鎖餐飲店只恢復少數門店,有些品牌只提供團購或套餐
隨著上海復工復產、復商復市的腳步加快,很多熟悉的“上海味道”漸漸回來了。從外賣平臺看,除盒飯、中式點心、面包糕點等傳統概念的“保供產品”之外,咖啡、奶茶、甜品等能給生活添點味道的產品也陸續上線。
有網友提出,為何有些熟悉的味道并非全面回歸?比如,有的連鎖餐飲店目前只恢復了1/10的門店,還有些品牌只提供團購或套餐,不提供單品。對此,不少商家表示,落實防疫措施、保障食品安全是復商復市的前提,寧可恢復營業的速度慢一點,也要保證品質和安全。
一杯現制茶飲的變化
上海復商復市的腳步,從一杯奶茶就能看出。根據美團、餓了么等外賣平臺統計,近兩周來,提供奶茶等現制茶飲外賣的店鋪越來越多,產品也從起初的“只有奶茶沒有珍珠”逐步恢復到“有珍珠等各種小料”。奈雪的茶、喜茶等現制茶飲連鎖品牌的門店也陸續恢復營業,消費者通過品牌小程序即可直接下單。這些品牌的銷售方式、產品種類、配送效率都在變化。
“5月初,奈雪的茶只提供由面包組成的‘保供套餐’,5套起售,當天18時前下單,次日送到,還要卡著點‘秒殺’。現在,除了面包套餐,還增加了現制果茶,起售門檻比之前低了很多,不難買,當天送到。”普陀區某無疫小區“團長”陳女士說,在很多年輕人眼里,現制茶飲、咖啡、面包等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前“團長”想方設法找合格的供應商,偶爾才能成團一次;現在,可以像疫情發生前那樣直接通過品牌小程序下單,“雖然還要組團,但門檻不高,加上是品牌直供,品質比較有保障”。
也有消費者提出,為何這些恢復營業的商家仍以套餐、團購等方式接單,不能像疫情發生前那樣支持個性化選擇?喜茶相關負責人表示,主要原因是要落實防疫措施。目前,全市喜茶已有20多家門店復業,復業前要先對門店徹底消殺,再落實復工員工的防疫措施,“員工都實行閉環管理,上崗人數要比疫情發生前少,能提供的產品種類也要少一些,以現制飲料加糕點的套餐為主”。采取社區集中下單方式,是為了提高效率。
食品安全是“紅線”
除了要落實防疫舉措,食品安全也不能忽視。從市場監管部門近期通報看,有部分生產企業在復商復市中存在不規范的做法。在被曝光的企業中,既有Manner Coffee這樣的連鎖品牌,也有廣蓮申等網紅品牌,涉及的問題包括環境衛生差、未按規定貯存食品、虛標生產日期等行為,現均已被立案調查。可以說,食品安全是“紅線”,任何風險都是零容忍,對此,相關企業應該嚴格把關,消費者也要留個心眼。
“我們根據復工復產情況,逐步增加預制菜、烘焙類產品。雖然品種與疫情發生前還有差異,但比4月和5月初已經豐富了很多,希望消費者能理解。”叮咚買菜相關負責人說,近期,平臺上的面包類產品、小龍蝦預制菜等賣得比較好,“這類產品對食品安全要求比較高,必須在確保食品安全的情況下,再逐步增加品類”。以小龍蝦為例,去年平臺推出過現炒小龍蝦,今年先上線了活蝦,近期又上線需要加熱的冷凍預制菜和可以直接食用的冷食小龍蝦。之所以有這樣的變化,就是考慮到當下的生產和運輸條件,“以冷凍的為例,有的消費者可能覺得冷凍再加熱,口味上要比現制的差,我們引入液氮極速冷凍鎖鮮技術,加熱后可最大限度還原現制口味。這是當前情況下,兼顧安全與美味的選擇”。
盒馬上的預制菜、半成品、中西點心也在增加,比如小龍蝦、粽子、蛋糕、大紅腸等都是近期熱銷的產品。不過與疫情前相比,仍有一部分自有品牌的現制產品未上線。相關人士表示,要把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因為現制產品的生產和運輸條件都更加苛刻。
也有消費者現身說法,建議當下選擇商品優先選擇大平臺、大品牌,并注意到貨時的包裝情況。奶茶愛好者王小姐說,此前通過社區團購了某小店的奶茶,飲用后部分居民出現不適,“這與我們自己審核不仔細有關系,那家店在第三方平臺上的綜合評價并不高。結果送來的奶茶包裝上沒品牌、沒標志、沒生產時間。”她覺得,眼下復商復市的品牌越來越多,消費者選購時可以貨比三家。
食品行業從業者朱先生建議,消費者在網購、外賣時,要注意即入口食品與非即入口食品的包裝區隔,“比如,有的企業同時提供需要烹飪的生鮮產品和即入口食品,兩者的包裝應獨立分開。哪怕像牛奶、可樂等有包裝的即入口產品,如果和蔬菜等放在一起,也要用流水清潔一下外包裝,有條件的用酒精擦拭一下再打開飲用或食用”。
文/任翀
編輯/倪家寧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上一篇:什么水果是高端洋氣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