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考察上海餐飲價格:購買力提高,有的超過日本水平
日媒稱,上海的食品和餐飲價格正在持續上漲。容易受人工成本上漲影響的餐飲價格漲幅明顯,與日本的價格差進一步縮小。其背景是上海當地購買力提高,人們能夠承受價格的上漲。對于日本企業來說,似乎仍有很大的業務拓展余地。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5月11日報道,該媒體旗下《日經MJ》4月中旬在上海市中心的大型超市、購物中心實施了物價調查。本次是繼2016年之后進行的第二次調查,兩次調查均以相同店鋪為對象。牛奶和切片面包等有多個品牌、商品時,調查對象選擇了最便宜的一種。
調查結果顯示,多數食品的價格出現上漲。牛奶為每升13.9元,比兩年前上漲5%左右。和酒稅較高的日本相比,中國的啤酒顯得便宜,但價格漲幅也達到了兩位數。
兩年前蔬菜受惡劣天氣影響而生長遲緩,但現在的價格比那時還要高。一方面,土豆、大米的價格下降。但消費者越來越注重食品安全,出現了許多面向這類消費群體的有機蔬菜。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中國食品價格在2016年上漲4.6%,2017年轉為下跌1.4%。但上海的食品價格漲幅高于統計數字。原因可能是人工成本上漲、消費者追求更高品質商品的思想在此得到體現。
報道稱,需要人工制作的餐飲和盒飯類商品的價格顯著上漲。麥當勞的漢堡包為8.5元,上漲了20%。換算之后達到145日元,比日本100日元的售價高出40%。
報道還稱,在上海還出現了日式快餐店比當地餐館還要便宜的“逆轉現象”。
在上海,盒裝外帶壽司的中間價位在48元左右,比上次調查高出10元。68元的壽司拼盤也很受歡迎。考慮到壽司整個物流過程都保持低溫的“冷鏈”成本,可以說上海已經達到了日本的價格水平。
日本農林水產省的調查顯示,2017年秋季中國的日料店超過4萬家,急增至4年前的約4倍。江西省、河南省等內部地區的日料店數量持續增長,前往日本旅游的人也不斷增加。在這一背景下,日料也逐步在中國擴展。
另外,中資的日料店被認為占到多數,真正“和食”的比例未必有想像的那么高,這也在刺激著開店的欲望。對于日本企業來說,地理位置和菜單定價等選項正呈現出多樣化。
來源|上觀新聞
題圖|解放網
責編|安圖生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