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苦撐的上海餐飲老板:不確定是最大的恐懼
文 | 職業餐飲網 程三月魔都全面“失守”,正在遭受著疫情三年來最大的“沖擊”!“已連續兩天日新增破2萬例!感染者超13萬例!”這數據已經超過了當初武漢疫情,上海各大商場、市區街道拉上隔離帶,多個重點小區居家封控,“搶菜”、“核酸”、“隔離”成了上海人無奈的生活關鍵詞。管控不斷升級!餐飲門店全部停業!這讓上海餐飲人瞬間跌入“冰窖”:營收為0、員工被封控隔離、高昂的房租工資成本……快撐不住了。何時解封不得而知,不確定成為縈繞著餐飲人最大的恐懼,“等”成了眾多處于風暴中心的餐企的唯一出路。
暫停: 自救: 困境:
1、餐飲品牌企業所在的商場或街面商鋪,因為疫情管控,全部停止營業;
2、絕大多數餐飲企業沒有一個C端的配送體系;
3、餐飲品牌企業現階段并沒有穩定的原材料供給;
4、絕大多數餐飲企業的員工,居住地都是分散的,其所在社區均被疫情管控。
“疫情管控的難題未來一段時間一定會存在,為什么餐飲行業不自行組織起來,由牽頭人與相關政府保供機構合作?這個問題一直存在,一直是一個無解的題。”沈濤提出了自己的思考。為此,他最近組建了給餐企做嫁衣的政府保供快餐團隊,用了應急管理軟件系統,直接升級為各政府保供點自助手機下單,系統進行配送的微信小程序,提升保供效率。目前有德克士、老鄉雞、杏花樓、光明邨等企業提供餐食。謝峰的小餛飩店在封控下外賣也做不了了,他就號召員工去做志愿者,“能在外面跑至少能保證自己有菜吃,還能為附近的居民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目前就等著解封,不然什么也干不了,在家呆著真頭疼。”謝峰補充說。出路:“不確定是最大的恐懼,‘等’是唯一辦法”“等待早日解封。”這是所有風暴中心餐飲人的共同期待。而這種等待中的不確定,也是餐飲人最大的恐懼。防疫政策的不確定,管控措施的不確定,使得員工到崗率、營收都成為不確定。上海空空蕩蕩的道路還有其它出路嗎?“目前來說,沒有其他出路,因為疫情防控措施的特殊性,實體店鋪全部關掉了,而餐飲品牌們沒有一種保障模式能說服政府立刻開啟復工計劃。”沈濤直言。沈濤覺得餐企這次的猝不及防也有很多自身的問題,很多傳統連鎖餐企的經營模式仍舊非常傳統,包括原材料采購供應鏈模式比較原始、外賣產品的結構絕大多數還停留在外帶餐品升級基礎上,線上運營的模式思維老化,尤其對公域流量的獲取和應急響應的能力差。“上海的疫情相信總有平復的時候,而這樣的窘境,其他城市就不會出現?中國的餐飲企業需要通過這次上海疫情對行業的沖擊,仔細想想這些問題:中國的食品加工業這幾年的進步突飛猛進,餐企為什么不認真地調整一下供應鏈模式?城市居民消費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餐企的外賣產品結構,能不能多考慮一下年輕消費者的應用場景需求?線上運營已經有直播間這種模式,很多餐飲企業在參與過程中賣得不好,為什么不考慮考慮自身的原因?”謝峰或許沒有沈濤思考得這么深,但也在摸索著出路,因為餛飩時間長了會坨,不適合做外賣,所以他年前在考慮做一個和面食互補的煎餅品牌,專門針對外賣場景。“人到中年躺平也不是壞事。能做好一點,咱就拼一把,如果實在不得已,那就放自己一馬,樂觀地活下去,我覺得比啥都重要。只要不死總會出頭。”謝峰最后說道。池光輝則用他最喜歡的歌名作為對未來的期待,“明天會更好”。職業餐飲網小結:三年疫情來,餐飲業飽受反復的折磨。本想著今年應該到盡頭了,可上海這波疫情卻更兇狠,時間也更長,這讓不少上海餐飲人感到絕望。配合防疫政策下,門店全部停業,無法營業,自救無門,“等”成為了封控區餐飲唯一的出路。但“等”或許不是唯一的姿勢,在“等”的過程中,不少餐飲人也在反思進化,祛除思維意識僵化,提高應急響應敏銳度,這也許是在疫情常態化下,所有餐飲人必學的一課、必過的一關。-END-
主編丨陳青 統籌 | 楊陽(部分圖片來源攝圖網)推薦閱讀餐飲“幫派”之爭,安徽人善做早餐,江西人統治網紅蛋糕!“換帥”后,獨家對話海底撈CEO:從張勇到楊利娟
8000家咖啡館混戰上海灘:一邊燒錢擴張,一邊虧損倒閉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上一篇:《2月魔都餐飲現狀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