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經濟回升向好,高人工成本等“三高”難題仍亟待破解
百勝中國在多個場景實現人工智能落地;北京華天將經營重點向線上轉移,推出華天線上會員商城和自營外賣小程序;中國郵政開咖啡店,格力集團成立餐飲管理公司,瑞幸咖啡與中國茅臺聯手推出新品;多地“美食+旅游”帶來了大量的游客……
2023年是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中國餐飲經濟展現出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的鮮明特點。
在2日召開的第十七屆中國餐飲產業發展大會上,中國烹飪協會會長楊柳表示,目前,中國餐飲業快速復蘇態勢穩健,“2023年全年餐飲收入邁上了歷史新臺階”。她介紹,2024年1-2月,全國餐飲收入實現9481億元,呈現出較強復蘇勢頭,餐飲市場依然保持長期向好的基本面。
中國烹飪協會2日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餐飲經濟回升向好,餐飲收入實現52890億元,同比上升20.4%;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1.2%,比去年上升1.2個百分點。
楊柳介紹,隨著生產生活有序恢復,促消費政策持續發力,各地積極開展文旅+美食、夜經濟、展演+美食等促消費活動,推動了餐飲行業的快速復蘇。我國餐飲市場運行呈現出快速復蘇態勢穩健、數智化加速產業升級、消費者健康飲食需求上升、餐飲消費更加注重“質價比”、跨界合作開辟新賽道、“美食+”促進地方消費等特點。
楊柳同時表示,中國餐飲業在提質增效、創新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成本壓力不斷加劇、數智化轉型仍顯滯后、同質化競爭亟待破局、勞動力及人才短缺突出等四個方面的問題和新挑戰。
“近年來商鋪的租金上漲抬高了企業及加盟商的運營成本,對行業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楊柳說。中國烹飪協會的調研發現,疫情后,餐飲企業租金大幅上漲,食材成本、人工成本居高不下,餐飲的“三高”問題在疫情后尤其突出。原材料價格不斷攀升,對餐飲企業的成本控制和抗風險能力提出了挑戰。一些餐飲企業為了快速進入市場,選擇模仿行業內的成功模式,而不是投入資源進行創新和研發,導致市場上的產品和服務逐漸趨同,同質化問題日漸凸顯。餐飲業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緊密相關,是促消費、惠民生、穩就業的重要領域。攝影/章軻
調研還發現,2023年以來,餐飲企業員工短缺問題越發凸顯。55%的受訪餐飲企業表示員工緊張,28%的餐飲企業表示員工極度短缺。餐飲業的高技能和創新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青年人才進入餐飲業意愿低、優秀人才流失嚴重等問題越發突出。相比其他行業,餐飲業數智化轉型仍顯滯后,許多傳統餐飲企業的投入和應用不夠,創新發展不足。
“作為餐飲行業‘三高’(高房租、高食材成本、高人工成本)之一的人力成本,仍然是增速最高的部分,人力成本是近年來國內餐飲企業發展中的難點和痛點。”業內專家牟宗慶說。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的調研也發現,餐飲企業自身技術研發能力相對較弱,市場上缺少針對餐飲行業的大型軟硬件開發商;很多線下餐飲門店的數據碎片化,如何實現數據線上和線下、內部和外部打通是個難題;餐飲企業的發展依賴頭部的數據服務商,如何實現共贏,仍待破局。
牟宗慶介紹,目前,餐飲行業手工點餐、現金交易和傳統的庫存管理方式仍然普遍存在,許多餐廳仍然依賴傳統的經營方式和管理方法,缺乏高效的智能化設備和系統。標準化程度不高和菜品質量不統一導致客戶體驗的不一致性。此外,餐飲行業在碳排放和餐飲污染方面的問題依然明顯,亟需改善和優化。
餐飲業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緊密相關,是促消費、惠民生、穩就業的重要領域。今年3月28日,商務部等9部門關于促進餐飲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全面提升餐飲服務品質,優化餐飲業發展環境,增強餐飲業發展動能。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打造“美食名村”“美食名鎮”,推出精品美食旅游線路。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對餐飲經營主體數字化改造和自動化餐飲設備設施應用給予適當支持。健全銀企對接機制,為餐飲經營主體融資提供便利。
第十七屆中國餐飲產業發展大會上,中國烹飪協會等多方建議,加大餐飲企業稅收優惠力度,降低增值稅率、提供稅收減免、允許抵扣更多的經營成本。通過低息貸款、貸款擔保、延長還款期限等方式減少餐飲企業融資成本。鼓勵餐飲從業者對傳統烹飪技藝進行深入研究創新,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內涵的菜品。
通過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控制勞動力成本。同時,有效發揮行業協會平臺機制作用,推動餐飲業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發展職業教育與行業培訓。打造一批校企合作示范項目,為餐飲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來源:第一財經)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上一篇:韓品軒自助烤肉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