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行業展望:國標已在路上,預制菜行業加速步入正規化金融界2024-02-09 14:58金融界2024-02-09 14:58
回顧2023年,預制菜產業政策暖風頻吹。
前有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提升凈菜、中央廚房等產業標準化和規范化水平,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后有發改委《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提到,培育“種養殖基地+中央廚房+冷鏈物流+餐飲門店”模式,挖掘預制菜市場潛力,加快推進預制菜基地建設。
此外,地方政府也紛紛推出鼓勵政策,推出預制菜行動規劃,支持本地預制菜產業發展。佛山、濰坊、福州、廣州等地憑借堅固的農業資源基礎、先進的食品加工技術等成了發展預制菜產業的“排頭兵”。
在經歷野蠻生長的2023年后,預制菜接下來的故事會如何演繹呢?
國標已在路上 行業加速步入正規化
據《中國新聞周刊》此前報道,預制菜國標報送稿已經出爐,最快半年內便會有結果。其中最大的亮點是禁止添加防腐劑,同時必須冷鏈運輸。
報道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王鳳忠透露,國標歷經近一年調研,并在行業內進行過多次征求意見,最終于2023年年底形成報送稿,送審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起初有觀點提出禁止使用添加劑,但范圍太廣了,其實鹽、糖、味精、醬油也是非常重要的添加劑,所以最后決定禁止添加防腐劑。”
加速,連鎖化率進一步提升,越來越多的餐企開始關注預制菜。這不僅是為了提高后廚出餐效率和降低成本,也是為了實現規模效應最大化和成本最低化。
目前市場對預制菜產業發展是大勢所趨、潛力巨大這一觀點已基本達成共識,但由于預制菜沒有國家標準、行業準入門檻也很低,市場上魚龍混雜,存在食品安全隱患,使預制菜發展之路遭受阻礙,同時也影響了消費者對預制菜的認知、評價和選擇。
其實消費者并非完全不能接受預制菜,只是不能接受花著現炒的錢,吃得卻是預制菜,商家通過“掛羊頭賣狗肉”降低成本是造成消費者對預制菜產生排斥心理的一大關鍵原因。
因此在消費過程中,尤其要強化監管力度,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如果餐館使用預制菜制作菜品,應盡到明示、提醒義務。餐館使用預制菜假冒現做菜,更是涉嫌虛假宣傳和消費欺詐。
總體來看,當前預制菜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本質上是行業不規范導致的。比如去年9月,教育部認為預制菜“不宜推廣進校園”,原因就是“當前預制菜還沒有統一的標準體系、認證體系、追溯體系等有效監管機制”。
因此國標落地的意義不小,這有望大幅提高行業準入門檻,預制菜行業將加速步入正規化。此外,也能增進公眾對預制菜產業的理解,逐步消除不信任感。
行業洗牌或加劇 C端潛力有望發掘
在過去數年中,預制菜行業發展呈現井噴態勢,產業規模迅速擴大,相關企業數量也越來越多。
天眼查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預制菜市場規模達6000億元,并有望在2026年升至萬億元。目前全國現存與預制菜相關企業6.4萬余家,其中2023年新增注冊企業5000余家,與2022年同比增長152.9%。
雖然目前預制菜行業發展較為迅速,但大多數企業仍停留在作坊式生產加工模式,達到規模以上生產水平的企業較少,總體來說仍然處于藍海競爭階段。
按照主營業務對預制菜行業的企業進行劃分,可將目前涉足預制菜行業的公司分為六種類型:
一是以新希望集團、正大集團、國聯水產等為代表的原材料提供商上游農林牧漁企業;二是主要提供半成品或初加工產品的食材供應鏈服務商,主要代表企業有蜀海供應鏈、找食材等;三是以綠進食品和味知香為代表的專注預制菜領域的企業。
四是傳統速凍食品企業通過冷凍食品來拓寬預制菜產品線,例如安井食品、三全食品等;五是主要面向消費者提供預制菜服務的餐飲企業,以廣州酒家、海底撈等為代表;六是連鎖商超、生鮮電商等零售企業依托線上平臺拓展預制菜業務,如盒馬鮮生、叮咚買菜等。
目前來看,不同類型的預制菜玩家具有差異化核心競爭力,而資金和渠道實力相對更強的預制菜企業有望充分享受行業發展紅利。
此外,從個整體市場情況來看,國內預制菜市場仍集中在團餐、快餐、連鎖餐飲等要求短時間大量出餐的領域,普通消費者購買的預制菜僅占這個市場的20%。
C端用戶仍處于早期教育階段。在網絡調研中,消費者購買預制菜后遇到的問題類型更多樣,從衛生到性價比,再到口味等都在影響消費者的購買偏好。
不過展望2024年,在電商以及新零售平臺的推廣下,C端下沉市場的消費需求可繼續挖掘。未來國標的落地將要求預制菜產業走向正規高質量發展,玩家們更需要研究如何讓消費者吃得安心、放心和舒心。
本文源自:證券之星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