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丸子到底是用什么做的?添加劑多嗎?一起來看丸子的真面目~
原標題:火鍋丸子到底是用什么做的?添加劑多嗎?一起來看丸子的真面目~
在寒冷的冬季,火鍋應該是最受歡迎的一道美食。三五好友圍鍋而坐,守著“咕嘟咕嘟”翻滾的一鍋美食,溫馨又幸福~
而各種火鍋丸子,如貢丸、牛肉丸、魚丸、魚豆腐等,因Q彈鮮嫩、價格實惠,也成了吃貨們的“寵兒”~不僅是火鍋,麻辣燙、關東煮等也常能見到它們的身影。
不過,在大口朵頤的同時,這些速凍食品的安全性,也成為大家關心的話題,傳言稱“丸子里根本沒有肉,都是淀粉”、“一顆火鍋丸子有20多種添加劑,不能吃!”……那事實究竟如何呢?
便宜的丸子不健康?
揭開丸子的“真面目”!
很多人購買丸子的時候會比較糾結,買貴的丸子心疼,買便宜的丸子又不敢吃,生怕是用不健康的原料做的。
實際上,便宜的丸子也沒那么不堪。之所以會有價格上的懸殊,可能的原因之一在于原料使用上的差異,肉含量高低不同:
1
價格便宜的丸子
這類丸子大多是利用肉糜、淀粉、大豆蛋白和各種食品添加劑調制而成,基本不是純肉做的。
根據《SB/T 10379-2012速凍調制食品》中的規定,速凍肉丸制品中,豬肉、雞肉、魚肉、蝦肉只需≥10%,牛肉、羊肉、蟹肉只需≥8%,有些丸子價格便宜,正是因為肉含量較低,成本也低。
2
價格中等的丸子
一方面可能執行《速凍調制食品》的標準,提高了純肉含量;另一方面還可能會執行《SB/T 10610-2011肉丸》的標準,肉丸最低純肉含量為45%。肉含量增加了,價格自然也會增加。
3
價格高一些的丸子
比如大家常吃的潮汕牛肉丸,它的執行標準為《T/CZBXBZ 01-2021潮州牛肉丸》或《DBS44/005-2016 汕頭牛肉丸》,前者規定牛肉含量需≥80%,后者則規定牛肉含量需>90%。
當然,也不排除有些執行《速凍調制食品》和《肉丸》標準的肉丸,將肉含量也達到了80%以上,這樣的肉丸價格也會比較高。
綜合來看,肉丸的價格和原料中純肉的含量有很大的關系,肉含量越高價格普遍也會越高。即便如此,并不代表便宜的丸子不能吃,只要是正規廠家生產的都可以吃。
丸子有很多添加劑
還能放心吃嗎?
別看有些丸子價格不高,但配料表卻很長。除了我們認識的雞肉、豬肉、牛肉、魚糜,還有很多看起來陌生的名字,它們都有什么作用,能不能放心吃呢?
①膠類,像卡拉膠、黃原膠、魔芋膠等,這些能夠提高肌肉蛋白質的凝膠作用,讓肉丸吃起來更Q彈。
②磷酸鹽類,像三聚磷酸鈉、焦磷酸鈉等,這些是為了吸住水分,避免因為長時間冷凍而造成水分流失,提高口感,吃起來更嫩。
③香精、增鮮劑,如5’-呈味核苷酸二鈉等,用于改善丸子的口味,使其更鮮更香,口感更易被大眾接受。
④碳酸氫鈉:膨松劑,增大丸子的體積,改善丸子的整體結構。
⑤亞硝酸鈉:防腐劑,不僅可以抑制細菌生長,延長保質期,還可以增加風味,提亮顏色。
可能很多人會擔心攝入食品添加劑對身體健康方面的影響。其實不必過分擔憂,如果沒有這些食品添加劑助力,不僅肉丸子會很難吃,買到手的還可能是在運輸的路上被擠壓后的肉丸渣渣,也可能會變質發臭。
而且,不談劑量只談毒性的行為都是不靠譜的。關于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我國每一種添加劑都有明確的使用范圍和規定的量。只要使用量符合國家標準,完全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吃火鍋丸子
真正要注意的是這點
丸類食品的構造導致熱從表面傳到中心其實很慢,有人看丸子浮起來了就急著撈,其實不保險。
江蘇疾控中心做過一次測定,發現冷凍丸子下到沸騰的火鍋中2分鐘左右就能浮起來,但是此時的中心只有45.4℃,重新放入滾鍋中加熱5分鐘,中心溫度才超過70℃。而只有中心溫度高于70℃后,才能將絕大部分致病菌殺滅。
所以大家煮丸子的時候,即使已經浮起來了,也要再等個5分鐘再吃。
關注《健康到家》公眾號
跟著名醫學養生
▼
覺得好看 請點 “在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