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一刻鐘便民生活圈”,鍋圈發力社區新零售86年前,25歲巨星以自殺來結束生命,葬禮當天有3人隨她而去
“就在小區門口,主打一個方便。”“一站式火鍋采購店,適合懶人。”小趙喜歡邀朋友在家里聚會,“火鍋、烤肉是首選,不用大費周折備菜做飯。”
小趙經常光顧小區門口的鍋圈食匯,“筋頭巴腦雪花肥牛、孜然羊肉串、香菜碎等都是常點的菜,就連鍋都從小店里拿的。在網上下單,送菜上門,也非常方便。”逢人便推薦這家“寶藏店鋪”成了她的習慣。
6年前,從第一家門店開始,鍋圈便以社區為切入點,目前門店已達10025家。而今“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政策的推進為鍋圈在社區的拓展提供了更肥沃的土壤,其新零售的發展基礎持續夯實,領跑社區經濟賽道的優勢越發顯著。
鍋圈食匯線下門店。企業供圖
深度融入社區餐飲生活
“門面不大但種類齊全,有我愛的腦花,有小朋友喜歡的無骨鴨掌,從廚具到食材到小料,一應俱全。蔬菜也都是清潔密封好的,拿到直接開涮。”這是小趙對小區門口的鍋圈的第一印象,在光顧過一次后,這里成了她收藏的“寶藏店鋪”之一。
社區是鍋圈的起點,2017年1月,鍋圈食匯第一家門店在河南鄭州福元路一開業,便火爆整個社區。截至2023年10月11日,鍋圈門店總數達10025家。
成立之初,鍋圈錨定了“先建倉后開店”的業務邏輯,即以倉庫為中心,在距離消費者最近的社區,每2000-3000戶開設一家鍋圈社區門店,以保證冷鏈倉庫的快速配送。隨著門店越開越多,鍋圈離消費者也越來越近。社區店基本上都開設在社區居民步行5分鐘即可到達的點位,這讓鍋圈深度融入了社區餐飲生活,并逐步向成為15分鐘社區商業的“餐飲新基建”目標邁進。
在社區經濟中,便捷是關鍵因素之一。目前,鍋圈擁有火鍋產品、燒烤產品、飲料、一人食、即烹餐包、西餐和零食等8大類別,共700多個SKU(最小存貨單位),覆蓋火鍋、燒烤、露營等多場景下的一人食和家庭戶外場景,同時滿足社區居民對“即配”“即烹”“即熱”“即食”的需求。
不斷延伸“吃飯”邊界
在中國的一線至六線城市,鍋圈用萬店的規模,打通了各大社區,讓年輕人下班路上就可以搞定吃飯問題。在開設線下門店之外,消費者還可以通過App、小程序,或其他第三方平臺下單,最快可實現30分鐘送到家。在各大社交平臺,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鍋圈。
6年來,鍋圈持續在服務社區方面下功夫。在產品端,鍋圈的產品主打質價比,有多SKU+季節單品,自研和自有品牌占比超90%,好吃不貴。在消費場景方面,不斷探索餐飲服務的新業態,延伸“吃飯”的邊界,比如“露營+餐飲”。
鍋圈正依托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卓越的供應鏈能力,布局第三場景,即實現在午餐和晚餐速烹菜品類的深耕,進一步拓展高頻、低客單價的商品領域。
供應鏈是鍋圈的后盾,保障其產品的多樣性。目前,鍋圈自建三大生產基地、六大食材研發中心,深入產業上游與超600家ODM(原始設計制造商)工廠達成了合作。鍋圈在招股書中提到,截至2023年4月30日,已與266名食材供應商合作,包括知名品牌如安井及三全等,同時,通過自身的研發中心以及與供應商的兩個合作研發中心擴大及升級產品組合,以滿足不斷變化的趨勢及消費者需求。
社區經濟賽道領跑優勢越發顯著
社區一頭連著居民,一頭連著個體戶、小企業,支持著城市經濟的“微循環”。近年來,在多個“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的利好政策下,各個行業積極布局社區賽道。與此同時,在家吃飯逐漸成為主流餐飲場景。
作為社區餐飲零售領域為數不多的“全產業鏈”企業,鍋圈從產品研發到上游生產,再到倉儲物流,最后到門店終端,都有著全面的掌控力,其已打通了社區服務“最后一公里”,幫助消費者輕松實現“在家吃飯”,已然走在引領消費的前沿。
今年7月,商務部等13部門聯合印發《全面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提出實施重點包括社區商業布局、居民消費業態、創新消費場景、推動技術賦能、促進創業就業等涉及多個方面在內的相關措施。社區便民服務賽道迎來新一輪增長動力。業內認為,在這一大背景下,以社區為起點的鍋圈領跑優勢將越發顯著。
文/張潔
編輯 王琳
校對 賈寧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