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魚火鍋切入餐飲供應鏈,信良記如何實現“換道領跑”?
在年營收超過4萬億元的中國餐飲市場中,僅食材采購一項就有近萬億元的市場規模。
新辣道創始人李劍嗅到了其中的機會,早在2007年新辣道就建立了第一代中央廚房,并陸續建成5個食品工廠,全面打通后端鏈條。
2014年李劍開始籌備供應鏈項目,歷經2年打磨,2016年6月推出“信良記”,專注為B端商家提供垂直品類供應鏈解決方案,將信良記打造成“餐飲爆品專家”。
不久前,信良記CEO、新辣道創始人李劍做客 水滴產品學院 消費創新營,與我們分享他關于打造餐飲供應鏈的“爆款”心得。
奉上李劍老師的獨家分享,以下。
授課老師 | 李劍 信良記CEO、新辣道創始人
01
家庭廚房此消
社會廚房彼長
中國的食材是十多萬億量級的,無論是存在倉庫還是在物流車上,最終都是要“落肚為安”。那這些食材會在哪個場景被“消化”掉?或者說被賣掉?
這個是我自己畫的一張圖,叫餐飲新時空理論模型,描繪了中國食品產業變革場景的轉變。
場景琳瑯滿目,但是本質上就兩種,一個場景是在家吃飯;一個是在外面吃,不管是在7-11還是新辣道的火鍋店,都在接受第三方的服務。
你一個月大約要吃九十頓飯,早中晚三餐。那問題來了,有多少頓飯會在家里邊吃,有多少頓飯會在“社會食堂”解決?趨勢是什么?這里邊有沒有新的機會?
經過調查發現,我們有七十頓有可能都會在“社會食堂”解決。這就是所謂的風口。
這也是為什么會有盒馬鮮生、7 Fresh這一類新物種的出現:原來超市主要是提供原料,供你買回家去做飯。現在人們在家里邊做飯的機會越來越少了,怎么辦?餐廳和超市里邊就得加堂食,這不就變成了我們現在去看盒馬最流行的模式了嗎?甚至那里還有處理好的半成品售賣。
盒馬是一個現象級產品,它底層邏輯是:把出來吃飯的人“解決”掉,同時把這個流量拉回到家去吃。
所以看到家庭廚房此消,社會廚房彼長,信良記就堅定地圍繞著餐飲的供應鏈,圍繞這個場景去做業務。
那一旦想到這兒我們就發現很好玩了,毛肚主要是在哪兒被吃掉的?火鍋店,麻辣燙店?如果你去做毛肚這個品類,是不是一下子就從“無從下口”的狀態到找到“革命根據地”了?
假定你要去開拓保定這個市場,就從美團和大眾點評把所有的火鍋店和麻辣燙館拉出來,十家以上的算主力,十家以下的算散戶。
02
不要直道超車,也不要彎道超越
我們爭取換道領跑
食品產業正在升級,往后看十年,如果我們能夠以上帝的視角去輻射中國食品產業的變革的話,你會發現有一艘大船由往正北航行,現在開始偏西三度,往這個鏈條上走了。
所以我說不要直道超車,我們也超不了;也不要彎道超車,沒有那么好的技術;我們爭取換道領跑,我們只專注在為餐飲提供食材,我相信未來一個人九十頓飯,可能有七十頓是需要在社會廚房解決的。
那食品產業的生態怎么樣?這個圖也是我自己畫的。
首先你看看這個大的生態,是否在發生一些趨勢性的變化,這有助于你能跳出微觀,更宏觀地去看待產業全貌。
其次,你可以看到自己在這個價值鏈里,解決了什么需求、到底創造了什么價值、上游是誰、下游是誰。
我們發現消費者能夠感受到的就是兩個品牌,第一個是2C端的產品品牌,蒙牛牛奶、可口可樂;第二,京東、沃爾瑪的超市,或者是海底撈的火鍋,是一種渠道品牌。
但是消費者感受這些品牌的時候,消費者的核心訴求到底是什么呢?八個字:物美價廉,簡單易得。
你看外賣就圍繞著簡單易得在做文章,讓你足不出戶吃上飯;物美價廉是同理,電商不斷地在削減成本,產銷兩地越來越近,就是為了同等質量更便宜一些,或者同等價格質量更高一些。
我們所有的創新,都要圍繞著這八個字做貢獻,不管做到了哪一種,你都有可能在新的生態里,找到你的定位和你的價值貢獻點。
03
信良記的“啞鈴”業務模型:
前端是產,后端是銷,中間是交付
那怎么搭建信良記的業務模型?
我們想清楚了:一頭鏈接工廠,一頭鏈接三批(3級經銷商,一級是全國或者大區總代理;二級是小區域代理;三級就是最小的批發商),也就是連接餐廳,那我們要做什么?
后來也是我自己繪的一個圖,叫“啞鈴”。
啞鈴的前端是產,啞鈴的后端是渠道是銷,中間是交付。這是供應鏈企業典型的三個問題。
我們想在未來鏈接一百個工廠,如何做好鏈接?要給它做哪些賦能,提升哪些效率?
后來我發現,中國大概有數以萬計的中小規模的食品企業,第一他們缺乏產品研發能力,或者叫選品的能力;第二他們缺乏市場能力,所以形成了一個小企業產值一兩個億,但有幾百個SKU,怎么可能有效率?怎么可能自動化?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
你得站在另外一個視角上去想,這個工廠有一些什么能力?那個工廠需要構建哪些能力?力求合體的時候變成“瞎子背瘸子”:一個人眼不好使但是他的腿好使,另一個的腿腳不好使但是他的眼睛沒問題,那就合體“作戰”。
所以我們就在業務能力上構建很多研究機構,比如產能中心和產品委員會,我們就會構建我們這些核心能力。
我們還要鏈接合伙人,就是三批經銷商。
比如小三批,有一兩輛車、三五個人、三五十萬的資金、百八十個客戶,還有一個想掙錢的野心。缺什么?
第一沒有能力選品。
第二,沒有能力做支線配干線的物流,末端物流沒問題,但是他只要五百箱(量少),工廠是絕對不可能直接發貨的,所以他不得不讓一批和二批做支線物流,支線物流商就得盤剝。
第三,只有少量的資金墊付,缺少杠桿,供應鏈金融的能力很弱。
關鍵的是,不會賣貨,他是在這個生態過程中間最末端的,最弱小的那群人,他們往往都是“坐商”,本身不自帶客流。
那就需要把賦能當成重點去做,我們發現,其實我們不是賣貨,是要賣培訓,對應的我們就要把技術部門往外推,培訓課件變成第一要務,所以這些三批就覺得很離不開我們,以前別人給他“壓貨”,現在變成了我們幫他做計劃,把大客戶拉出清單來,我們帶著他去模擬拜訪,搞定大客戶,然后帶著他去培訓他的員工。這個就是我們在渠道的能力。
當然中間是我們的交付力,交付力的核心就是:
- 在產品上研發選品、重度垂直、降本增效。
- 在渠道上明確場景、靠近顧客、綜合賦能。
- 在交付上用數據驅動提高效率,從采購、定存、倉儲、數據、供應鏈金融這五大模塊著手。
04
蘋果的成功秘籍之一
是把供應鏈的計劃做到極致
供應鏈的本質就六個字:計劃、控制、效率。你要做供應鏈,第一要做計劃。蘋果公司就是把計劃做到極致的人。
在庫克還是COO的時候,每兩周一定會召開專門的定存會議,把全球各區的老大叫到美國去,第一是做一個未來十三周的滾動計劃,豎軸是各個單位、各個品種,橫軸就是未來十三周的量。
第二個,蘋果的供應鏈絕對不是只管富士康,蘋果往下最多的能管到四層,就是富士康的富士康的富士康的富士康,這個公司可能只是給蘋果供應小螺絲釘的。所以計劃不行,就無談控制,更談不上效率。
第三,蘋果公司的執行力極強。開全球會議,談到某一個顯示面板可能在第12周的時候產量不夠,庫克就跟那個人說:“那你為什么還坐在這兒?”那個人馬上拎著包就出發了,一個全球副總裁,就為了一個面板馬上就飛到那個廠子解決問題。從產能到定存到銷售,這條鏈條是被溝通的。
那對應到我們的這個問題上,其實和上面的啞鈴差不多,一邊是產,一邊是銷,中間就是交付。
那我要做的東西,僅僅是把這個啞鈴慢慢做成杠鈴,做得越來越結實、網絡越來越有張力、承載力越來越強、效率越來越高,就靠數據驅動提高效率。
在信良記內部,每一個東西都必須給到我數據,比如說庫存的數據、資金周轉率這些核心數據,我每周都會監測他們。因為都是成本,都是費用。
所以這個是在信良記里邊比較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生態賦能體系,我們構建一個啞鈴式的生態賦能體系。 E
? 本文根據2月24日李劍老師在水滴產品學院課堂上的分享整理而成,內容僅為全部分享的1/5。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