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到底哪里的火鍋最好吃?
以下文章來源于地道風物 ,作者風物菌
地道風物是中國國家地理發起的互動平臺,通過腳踏實地的風物發現之旅、值得信賴的線上線下原創內容,復興原鄉傳統、尋訪最佳物產、捕捉匠心民藝,分享最本真的生活方式。
云嶺青年“三有”(有用、有料、有趣)干貨聚集地
沒吃過云南火鍋
怎么好意思自稱是火鍋愛好者
曾有美食家批判火鍋,嫌它粗糙不講究,各種葷菜素菜、雞鴨牛羊肉,混雜下水內臟,不做區分一股腦兒地往鍋里放,成了一鍋大雜燴。
事實上,作為平民美食的代表,火鍋無疑是當地風物最好的載體,繽紛的食材交織著當地的歷史、習俗、風土、人情,各地美食之席上有這樣一鍋“大雜燴”,才顯得足夠豐富。若是要立一個人設,火鍋一定是個活色生香又平易近人的好姑娘。
與火熱的川渝、潮汕火鍋相比,云南的火鍋似乎更像一道完整的湯菜。云南火鍋的湯底,并不只是給食材增味的“容器”,從底料到配菜的搭配都自有一套邏輯,哪怕是嫌火鍋“不講究”的吃客,面對云南火鍋獨特的搭配恐怕都難以挑剔。
云南火鍋,鮮吶
若要說云南火鍋里誰最能體現食材的優越性,那必是野生菌火鍋,而說起野生菌火鍋,必須先聊聊野生菌。
云南分布著全中國數量最大、種類最多的野生菌資源。全世界的食用菌約2000種,而云南就分布了882種,占世界的44.1%,中國的91.3%。野生菌喜濕、喜熱,不耐強光,地貌立體、季風交錯吹過、晴雨交替頻繁的云南全省都是野生菌生長的溫房。
云南的野生菌美味而種類繁多,云南人自然愛得深沉,哪怕每年夏季都有幾篇誤食野生菌“見小人”的新聞,也擋不住云南人吃菌的熱情。吃野生菌,最豪邁的吃法就是野生菌火鍋了。
在云南人的野生菌火鍋里,一定不能出現香菇、蟹味菇、金針菇一類的人工菌,否則就太不“云南”了。明明有季節限定的“奢侈品”在前,誰的口腹又僅能被“大眾款”所滿足呢?
所以一定要用最大的毅力,在炎熱的夏天守在熱騰騰的鍋子前,先把雞樅菌的菌傘一朵朵小心撕開,牛肝菌、青頭菌、奶漿菌、黃絲菌等肉質偏脆的菌類切片或撕成小塊,熬一鍋濃稠飄著黃油的土雞湯,再把食材一一下鍋。
若是有,一定還要配上新鮮的竹蓀。新鮮的竹蓀是清脆的,煮好后,滿滿地吸入菌香雞湯的精髓,飽滿又多汁。吃野生菌火鍋時,先喝湯,再吃菌,最后涮煮蔬菜,各種鮮味在味蕾交織重疊,誰還會想著吃肉呢?
若論及鮮,劍川的天麻火腿雞火鍋,也不遑多讓。天麻本就是云貴特產的珍稀藥材,《本草綱目》里曾記載,當時的人們,會采摘其根莖,曬干后或生食,或蒸來食用。天麻用來入菜時藥味并不濃烈,反而會帶有一點獨特的藥香。
天麻珍稀,火腿同樣難得。云南往東有宣威,靠西有諾鄧,都出產品質極優的火腿。知名云南美食博主汪曾祺先生就曾說過,宣威的火腿與金華火腿難分高下。從鹽商歷史到制作手藝,再到三年熟成的等待,都賦予云南火腿更纖細而豐富的風味。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內,諾鄧火腿所在的云龍縣與劍川縣相鄰,因著相近的風土,即便是劍川本地的火腿,品質怕也不俗。
天麻是美味的良藥,而火腿和雞都是吊湯提鮮的好手,有這兩位在,就沒有吊不好的高湯。劍川人將這三者融合在一起做一個鍋底,讓火腿和雞的油香咸鮮彼此交融,再點綴上天麻清新的藥香,那便既是藥膳又是佳肴了。
云南火鍋,肉不能少!
菌菇、火腿固然讓人滿足,但對肉食主義者來說,內心可能還有些許遺憾。想吃肉,富源的酸湯豬腳火鍋也是一個好選擇。
在富源酸湯豬腳店的門口,經常能看見兩大盆“白山”,乍一看還以為是酸筍,其實是切絲泡好的白瑩瑩酸蘿卜。這酸湯豬腳火鍋中的“酸”,就是取自富源酸菜。
富源的酸菜常以白蘿卜和青菜為主料。富源人口中的青菜,其實在北方被歸為了白菜的一種,但在云南,“青菜”和白菜可是截然不同的兩種蔬菜,青菜通體碧綠,顏色偏深,吃起來定是帶一絲苦味的。而這一絲澀味,恰是青菜做成酸菜后,與豬蹄搭配,提鮮解膩的不二法門。
除了酸菜,豬腳也有講究。聽家里的長輩說,酸湯豬腳火鍋里的豬腳原先并不是“脆皮”的,做法要比現在簡陋不少。如今要做一鍋富源酸湯脆皮豬腳火鍋,得先把豬腳過水后油炸一道,待豬皮被炸得金黃發脆,再迅速撈起、濾油,入冰水急凍。這樣做出來的成品豬蹄,表皮干爽紅韌,緊緊包裹著皮下透明油潤的脂肪和瑩白的瘦肉,透露出一種極緊致的質感。
將脆彈的豬蹄肉切塊,與酸菜、辣椒、蒜苗等一起炒成底料,有時還會加入煨軟的紅豆,最終才能做出一個像樣的鍋底,可這工序費的力氣,都快趕上做一道家宴的主菜了。所以舊時的酸湯豬腳火鍋,其實也不是尋常能吃的食物,唯有逢年過節時來上一鍋,吃一回得回味一年。
也不僅是豬蹄,類似于麗江臘排骨火鍋等以豬肉為主的火鍋,都是以前每到年節,寒冬凜凜時才能吃上一口的隆重佳肴。
事實上,在云南還以農耕為主的年代,豬肉遠比牛羊金貴。因為云南山地多而土層薄,缺乏耕地,極為缺糧,在清朝前期時人均耕地面積及糧食還不到四川、兩湖的一半。而比起食草的牛羊,豬的口糧與人的口糧種類上有很大的重合,會出現“與人爭糧”的情況,同時又不能提供毛皮和干農活,因此在缺乏糧食的時代,豬在云南就是不折不扣的稀罕物了。而用豬肉、鹽和香料精心制作的臘排骨,更是冬日的“恩物”。
現在去麗江的朋友,時常能吃到這道納西族特色的臘排骨火鍋——說它是招待貴賓的菜肴,那是一點都沒夸張的。臘排骨砍成大節整齊地碼在銅鍋上,紅棕色的肉質發亮,咸香撲鼻。吃臘排骨急不得,得多煮會兒,隨著炭火慢慢升溫,越煮越入味,再配上一點新鮮的蔬菜,就能品嘗到別具一格的咸鮮滋味了。
牛牛牛,羊羊羊
說完云南火鍋以豬肉為底料的難得,那就不得不提一下相對平易近人的牛羊了。說到牛羊,大多數人都會想到北方的草原荒灘,但其實在西南的山地間,也出產肉質很好的牛羊。
因為高原山地的垂直地貌,云南很多地方都有豐富的草甸,隨著明末以來云南人口的增多,從山谷平壩向山坡移居的少數民族們帶著牛羊上山放牧,并用美味的高山黃牛肉和高山黑山羊做出了特色的美食。
麗江的少數民族,無論納西族還是彝族等都喜歡吃黑山羊,冬季下雨的時候圍著溫暖的爐子吃一頓黑山羊火鍋,再來口酒,可以祛除入骨的濕寒。
麗江的黑山羊火鍋和老北京的涮羊肉尤為不同,老北京的涮羊肉切得薄,湯底簡單,就是白水,講究食材易熟、七上八下的一個“涮”。而麗江的黑山羊火鍋更像是“煮”。開吃前,半熟的山羊肉已經連皮帶肉切成小片地放進湯里煮,湯底多用羊骨熬高湯,有的還會用魚骨。山羊肉膻味很淡,肉質細嫩,在羊湯里吸足鮮味后,再夾起來放進辣椒蘸水里一裹,就可以大口大口地配著白飯下肚了。
其實無論黑山羊火鍋也好,臘排骨、酸湯豬腳火鍋也好,對云南人來說,這些調味不重的火鍋都得要搭配蘸水。蘸水一定不能是放香油和紅油的“葷的”,也一定不能是放麻醬、沙茶醬這樣黏糊糊的。
正經的云南火鍋蘸水,是用糊辣椒粉做的。把紅色的干辣椒放在火上烤,烤到半糊的時候辣椒會被激出一股濃香,此時再把烤好的干辣椒搗成面兒,就做成了焦香四溢糊辣椒粉。放一點糊辣椒粉,放一點香菜、蔥花、蒜泥之類的配料,最后再澆上一勺火鍋里舀出來的“原湯”,這樣的辣椒蘸水,才對味了。
當然,如果是吃重口味的火瓢牛肉火鍋,用蘸水就是多此一舉了。云貴高原上的高山黃有多好?風靡全國大江南北的潮汕牛肉火鍋,不看湯底和蘸料,最注重的就是牛肉品質,而潮汕周邊的牛肉供應不足,講究的潮汕人們都要強調,牛肉鍋的牛肉都是選用了云貴的黃牛肉。
牛肉品質好,火瓢牛肉的味道自然也沒得說。火瓢牛肉中的“火瓢”其實指的是火鍋的器具,是一口帶長手柄的銅鍋。牛肉已被稍微炒制過,銅瓢底下點燃炭火,讓牛肉再一次煨煮入味,煮好的肉片上還沾著一層薄薄的紅油,視覺味覺雙重刺激,吃起來極為下飯。
若是非要一一列舉云南的特色火鍋,那實在還有很多,像是騰沖的土鍋子、怒江的漆油雞……它們都帶著火鍋“大雜燴”一樣的特性,但在配方和制作上也獨有自己的風味。
看不起火鍋的美食家大抵是精致的,只是這種美食家的精致未必就比火鍋的粗糙更讓人快樂。每一個喜歡特色火鍋的食客無非是早已在心中確信:吃飯既可以表現為一種粗俗的嗜好、松散的道德,也可以是興致勃勃地享用生活所賜予的快樂。
原標題:《云南到底哪里的火鍋最好吃?》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