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餐:熱血難涼
自助餐正在被“遺忘”。 在北京工作三年的喬喬,已經記不得上次吃自助餐是什么時候,“現在市場提供的餐飲選擇太多了。拿火鍋來說,品類上就細分出魚火鍋、重慶火鍋、四川火鍋、潮汕火鍋、小火鍋等多種,更別說還有海底撈、巴奴、呷哺呷哺、賢合莊等眾多品牌。”
“除了火鍋,還有烤肉、中餐、烤串之類的美食……餐品‘亂花漸欲迷人眼’,我壓根不會想起‘冷門’的自助餐,感覺自助餐吃到胃脹是我大學的事情。”喬喬說。

像喬喬一樣漸漸將自助餐遺忘的不在少數,她們早已將目光投向別處。2021年餐飲行業數據顯示,在消費者偏好的菜系中,排第一位的是中式快餐,其次是火鍋,兩者的占比分別為48.6%、44.3%。
2020年“搜索用戶數”關鍵詞綜合排名中,位于top3的依次是火鍋、烤肉、海底撈。自助餐的蕭條早有跡象可循。從2017年開始,自助餐就日漸式微。目前我國現存的“自助餐”相關企業共2.2萬家,而餐飲企業總量約為907萬家,自助餐還不及零頭。2020年,自助餐企業注冊量同比下降25.6%,今年的數據更加恐怖,前八個月的企業注冊量同比下降41.6%。美團點評發布的2020年中國餐飲大數據,在“2019年全國主要餐飲品類點評熱度情況”統計中,自助餐的“用戶點評數量占比”、“餐飲門店數量占比”呈雙低。
在2020年餐飲各品類的線上門店數量中,自助餐僅占0.7%,位列第十六位,僅略高于韓國菜、 東南亞菜、中東菜。種種現象都在向外界傳遞一個信號:自助餐或將成餐飲圈的“失蹤人口”。很多人不敢想象它之前是多么火爆。2003年“金錢豹”進入上海,以400種美食撬動消費者心智,即使238元的客單價相當于上海普通職工1/8的收入,依然無法勸退狂熱的消費者。2008年左右,一家金錢豹門店月流水最高達上千萬元。
開業第7年,金錢豹在中國大陸開出18家門店,客人年接待量達到500萬人次,營業額超過9億元,甚至一度傳出其將在香港上市。據稱,鼎盛時期,金錢豹全國門店有40家,年營業額達30億元。

高光過后,自助餐敗于時代。作為舶來品,自助餐率先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落地,一開始面對的就是高消費人群。在那個年代,吃一次自助餐可以炫耀一天,但高昂的價格讓很多人望而卻步。當生活水平提高,自助餐帶來的神秘感以及優越感被消磨,它不再是攢半年工資才能吃一次的“奢侈品”。經濟發展過程中,國民逐漸對自助餐祛魅。不過,這并不代表自助餐已經消亡,自助餐時刻蠢蠢欲動。“現在那種大而全的傳統自助餐確實不吃香了,不僅沒有特色產品吸引眼球,反而因為種類太齊全拖累自身,經營成本高居不下,消費者也不買賬。我發現單品自助越來越多。”
如趙陽所說,當在大眾點評搜索關鍵詞“自助餐”,排在熱榜的多是烤肉自助、火鍋自助、烤肉火鍋自助、自助水餃、韓國料理自助、日式料理自助、披薩自助、串串自助……
其中任意一個品類,在餐飲行業中早已有成熟的品牌,但強化單品,打出“無限供應”的概念,既是對該品類已經飽和的市場的一種突破,或者說“另辟蹊徑”,也是自助餐品類重做的一種嘗試。

主題自助并不新鮮,難的是怎么變著花樣玩。很多自助餐不僅祭出“自助+”的大招,更注重精細化運營,比如規模不再動輒四五百平,開始探索小門店,提高坪效;菜品精簡、高質化,減少食材損耗,降低成本……“現在給我一種‘萬物皆可自助’的感覺,我平時比較愛吃烤肉,周末的時候總跟朋友約烤肉自助局。雖然還是那些菜品,但一聽到‘自助’倆字,就有一種隨便吃的滿足感。最重要的是,不一定非要在大城市才能吃到這種自助,我們小城也出現了很多主題自助。”可見,下沉也是自助餐的一種風向轉變,它不再是上流專屬。自助餐正在以一種“游刃有余”的姿態登陸低線城市。
80元的烤肉自助餐,在大城市“吃不開”北京豐臺區 | 周揚 35歲 烤肉自助餐老板做烤肉自助這兩年,日子只能說湊合。現在來看,我當時在目標選擇上就出現了偏差。經朋友介紹,我加盟了一家走平價路線的烤肉品牌,單店規模不大,屬于小而美的模型。我看到它在一些二三線城市做得挺火,就想“搬進”北京市場。沒想到被現實“打臉了”,它在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吃不開”。首先就是價格和成本間的“撕扯”,售價低,疊加高昂的人工和房租成本,導致賺錢難。

在北京,這個品牌的客單價是80元,在二三線城市、甚至小縣城的客單價是69元。雖然二者之間只有11元的價格差,但彼此的人工和房租成本可是有天壤之別。 小城市服務員的薪資大概有3000元,在北京包吃住、工資4500元,都不見得有人干。我也不能接受以六七千元的高薪雇傭服務員,要不然店里的收入都用于人工了,我家現在就一位阿姨。除了人工,大城市最刺痛人的還是房租。我這家店靠近市場,來往的人都是一些買菜賣肉的市民,就這樣,一年的租金還40多萬。受困于成本問題,菜品無法更加優質多樣,消費者購買意愿低,但如果提升品質,所掙無幾,店更難以存活。而且,大城市選擇太多,競爭十分激烈。夏季晚上8點左右,店里就幾乎不進客人了。140平的店,一共20張桌子,一天下來才接待將近20桌客人。 城市提供的可選性太高,熱門商區,同等價位的烤肉店近十家,接近飽和。方圓十公里,烤肉店大概40家,同等價位的烤肉自助就有3-4個品牌,這還不算同等價位的傳統自助,大家賠本也要賺吆喝。

同樣是80元左右,傳統的自助餐廳菜品多達上百種。而消費者對性價比最敏感,他們會暗暗做一個計算,思考去哪里吃更物超所值。像我家這種菜品相對較少的店,不能提供那種隨便吃、隨便選的滿足感。我也沒辦法效仿,這不符合總部的規定,更無法控制成本。最可怕的是,除了自助,消費者還有更多其他選擇,火鍋、烤串、烤魚、酸菜魚、重慶菜、北京菜、南京菜……單一個火鍋大品類之下,就有魚火鍋、小火鍋、北京老火鍋等數十種。像小城市,餐飲品牌相對少,一座城市店面不過三四家。很多人靠營銷、網紅獲客,但是請網紅拍一條視頻動輒上萬甚至十幾萬,我還不具備這樣的實力。現在出圈的自助餐廳也不少,不能因為一家店生意的好壞就否認自助餐這個業態。雖然自助餐利潤率低于行業平均水平,但這么多年來它一直存在,說明是有需求的。近幾年自助餐廳更傾向于做單品。單品自助餐改變了原來那種“身子大、笨重”的模式,輕裝上陣,菜品高質、損耗也少,店面也不需要動不動三四百平,就算后期調整,也不會陷入“船大難掉頭”的困局。我了解的幾家做單品自助的店,生意還不錯。都說餐飲門檻低,其實不好做,就算做單品自助,也得選對目標,有的單品類分淡旺季,要做好心理預設,享受得了“潮漲”也承擔得起“潮落”,另外還要觀察市場情況,分析其適合發展的區域。目標、區域之外,另一個關鍵點就是選對位置。 最近我也在想辦法調整,比如增加菜品,另外天氣轉涼,烤肉消費者應該會漲一波。即使生意難做,我也不敢輕易轉型,畢竟前期投入不能打水漂,更何況轉型又是一大筆投資。
回小縣城做自助,沒想到素食餐火了河北衡水安平縣 | 王維 35歲 素食自助餐廳老板做素食自助餐既是“機緣巧合”也有深思熟慮。我最早在北京一家酒店做廚師,后來返回老家開面館,陸續又增加炒菜,大雁肉是特色菜。一次去農場進貨時,有只大雁一直跟著我,表現得很親昵,從那以后我不忍殺生,這為做素食埋下種子。更多來自現實。我老家在一個人口30萬左右的縣城,薪資水平大概在三四千元。就這樣一個小縣城,竟然有5家自助餐廳, 火鍋、烤肉、餃子自助……我不想擠進別人的賽道,最終決定做素食自助餐。

很多人一聽到素食自助餐,可能就覺得沒什么東西可吃,也不太看好它,懷疑素食是否有消費客體,沒“錢途”。其實還真不是那么回事。不得不承認,一般來說,吃自助少不了海鮮、烤肉、火鍋,再不濟也得有葷菜,但這并不代表素食沒有市場。我家是純素食,有炒菜、小火鍋、粗糧、水果、甜點等有70多種菜品,生意照樣紅火。我認為素食崛起與消費觀念改變有很大關系。現在的消費者什么好東西都吃過,對吃食的追求不再是大魚大肉,是要吃得健康、養生,蔬菜、粗糧等食物深受他們喜歡,尤其是去年的新冠疫情,助推了這一風潮。包容性也是助力。不像一些餐館,對消費群體有限制,自助餐老少皆宜,腸胃比較脆弱、多有忌口的兒童,既能吃新鮮時蔬、水果,也能吃他們最喜歡的漢堡,喝可樂。很多餐館,多考慮成人的口感,不太適合兒童食用,這在某些程度上拒絕了以家庭為單位的消費者。
像我家這種自助餐兼容性更高,什么樣的消費者都能找到想要的餐品。

安平縣是小地方,七八十元的火鍋屬于高消費,我家客單價27元,屬于中等偏下,價格上比較友好。縣城6家自助餐廳中,我家生意一點也不遜色,甚至比其他家紅火。四百多平米的規模,每天的客戶接待量在400人左右,門店常出現排隊用餐的場景,飯口的時候,翻臺四次,每月流水20多萬。很多人稱我家菜品新鮮好吃,那也是我真舍得下“血本”。每個月大部分的成本支出都用來購買食材。我家的蔬菜直接從農戶手里購買,比如花生、地瓜都是從田里摘取,保證食材新鮮無公害,另外供應渠道更加簡單可控,直接從田地到廚房,然后上桌,減少中間流通環節,沒有“中間商賺差價”。我把省下的錢,加價給農戶,購買的菜品更新鮮、豐富。自助餐,實際上吃的就是菜品,提供的選擇越多,給予消費者的價值感越強,才會產生復購。小縣城的低房租和低人工成本,讓我有底氣這樣做。這也是小縣城做自助餐的優勢,靠近食材原產地,成本低,菜品和規模兼得。劣勢也顯而易見,小地方的人口基數小,有消費天花板。大城市成本高,機會也多,更容易做出規模,像石家莊,光素食自助餐廳就有四五十家。

我也有規模化的打算。素食不像葷菜,制作過程比較復雜,它不過度依賴廚師,可以簡單復制,我還在經營管理上盡量做到“分權”,效仿工廠的流水線操作。店里的10名員工,個個都是廚師。他們以小組為單位,比如3個人負責9道菜,從進貨、做成熟菜、顧客用餐、收拾餐具等全流程,都是這幾個人負責。這種管理模式,一來改變傳統餐飲以廚房為重心的模式,將廚房的壓力分攤到每個人的身上,更容易標準化;二來有效提高人工效率。即便小城市人工成本低,但人工依舊是老板頭疼的問題。不過現在我不擔心人員流動,即使有員工離職,也不會有多大掣肘,其他人員補位,“工廠”仍然在正常運行。個人覺得,素食自助餐會成為一種趨勢。以前大家覺得素食帶有宗教色彩,是為某一類人群特供,如今植物肉、養生等諸多概念普遍流行,消費者的認可度逐步提高。對于經營者來說,素食的效益也比較可觀,我家店的純利潤有兩三成,已經很高了。
不管30元還是300元,自助餐的命門是“超劃算”湖南長沙 | 黃硯方35歲 日式自助餐廳聯合創始人自助餐廳正在發生改變。不似以前囊括各類菜品的“大鍋飯”, 現在市場上較為流行的自助餐主題更加鮮明,聚焦單品,經營更加精細化。比如火鍋自助、烤肉自助、海鮮自助、披薩自助……這在以前也存在,只是現在更加突出垂直屬性。食材高質、精簡,店內只提供應該出現的食物,就拿烤肉來說,消費者奔肉而來,商家更側重提供多種鮮肉,以蔬菜輔之,不會大面積擺放涼菜、炒菜、面食、甜點、水果等菜品。

精品型自助餐廳承接的是目的性很強的消費者,他們進店就是為了吃涮肉、或者海鮮、牛排,不會在乎有沒有其他“無關緊要”的菜品,進店之前消費者已經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這種模式對餐廳也是好事一樁,既能減少不必要的食材浪費,成本管控更加有效,規模也得以壓縮。像我家遵循“店鋪小型化、菜品精致化”原則,以傳統日式火鍋為基底,添加了燒烤元素,做日式自助餐廳,每家店面規模只有150平米,生意出奇得好。之所以選擇精品型自助,說白了就是覺得自助餐更加要求商家懂得揣摩消費者心理。一直以來,自助餐的生存法則沒有改變:滿足食客心理預期。通過多年與消費者打交道積攢的經驗,我發現不管三五十元、還是三五百元的自助餐廳都有市場,均有相應的消費群體。但不管處于何種消費水平,他們更在意價位內的極致性價比,商家則要竭盡全力地滿足期待,讓消費者覺得餐品值這個價,甚至超過想象。自助餐不像其他行業,需要更多地為裝修、服務支付溢價,消費者就是奔著好吃、多吃進店。有些客單價在六七十元左右的自助餐廳,以海鮮、烤肉等為噱頭,宣傳有上百種菜品,“菜單”一下擊中消費者的欲望點:這個價能吃這么多,太劃算。所以,為了營造應有盡有的聽覺與視覺感受,有的餐廳盡可能提供海量餐品,以某幾種“面子夠大”的菜品做“輔助”,創造超值的“驚喜”。實際上,餐廳只是在保利的情況下,提供價位內的商品。

放到精品型自助來說, 沒有餐品“橫向”拓展的要求,但要在縱向上下功夫,比如只做烤肉,商家就要思考,怎么在品質、創新、技術、消費體驗等多個維度做加法。消費者去自助餐廳,吃的是一種安全感,我們做升級不能“自嗨”,得顧及他們不想超出預算的心思,以“產品升級,消費降級”取悅消費者。而商家的安全感來自經營閾值。不久前,我前往成都考察,發現一家鋼管廠的燒烤店轉型做自助,主打串串自由。按理說,轉做自助餐,店內各項成本增加,而且客戶的進餐量不可控,盈利是不是更難以掌握?但這家店很快摸準了經營警戒線。它根據成本漲幅以及穩定客群可接納的漲價范圍,制定了價格上漲區間,既不會讓客戶反感,也保障店面正向運轉。自助餐的這種消費基準線,是安全感,也是桎梏:價格穩定,很難突破,上升空間變窄。

最近聽到了自助餐逐漸式微、甚至變涼的論調,我不持這種悲觀看法。 仔細留意的話,會發現其實每家商場里都有自助餐的業態,它們的位置不是很有利,店面規模較大,但是一直存活,這說明它具備消費基礎,客群廣、消費場景多元、遍布各年齡階層。總的來說,我認為自助餐雖然不是餐飲行業的主流,甚至逐漸邊緣化,但并不能說它不是一門值得做的生意,它恰恰是穩定和堅挺的代表。未來聚焦單品的精品型自助餐會是一個不錯的機會,但要注意打造性價比。 結語:自助餐刺激的是“人性的弱點”,它販賣的不是產品,而是提供一種方式,提高消費者的欲望上限,然后一一滿足。不管是物質匱乏的年代,還是“要啥有啥、想啥吃啥”的今天,消費者的核心訴求始終如一:超值體驗。50元的小龍蝦或者300元的大鮑魚,只有在價位內讓消費者時刻覺得“吃到即賺到”,才能討他們歡心。前段時間翻車的“星巴克自助餐”被吐槽價格太高、菜品太少,恰恰說明做自助餐姿態要放低,不能漠視消費者需求,也要舍得拿出“硬貨”。三四十年前,自助吃得的是大部分地區無法觸達的獵奇、“滿漢全席”的知足、饕餮的爽感以及舍得拿出一個月工資吃自助的優越感。隨著經濟發展,消費者吃慣了“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對蜂擁而至的餐飲消費應接不暇,自助餐要想突出重圍,唯有創新才能挑動他們的神經,但在這個過程中要保持清醒:就算做30元的自助餐,也得拿出誠意。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
特別鳴謝喬喬、趙陽、周揚、王維、黃硯方對本文的支持。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上一篇:北京多家頭部餐飲品牌韌勁十足 部分餐廳已恢復堂食 客流量回升75歲王剛現狀:外孫和兒子同上高中,白發顯老態,妻子仍風韻猶存
下一篇:《中國西式快餐品類發展報告2023》發布:西式快餐品類復蘇勢頭明顯四川14歲少年滿臉紋身被父親驅逐家門,找不到工作,如今怎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