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旗下多家面館浮出水面:品牌成核心競爭力 面館口味反響不佳
時間:2023-11-14 14:22:21來源:admin01欄目:餐飲美食新聞 閱讀:

繼開在北京的面館十八汆引發關注后,海底撈旗下多個快餐品牌陸續浮出水面。

近日,撈派有面兒、佰麩私房面、新秦派面館先后亮相成都、鄭州、西安,天眼查顯示,三家餐企均歸屬新派(上海)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后者為海底撈全資子公司。目前,除新秦派面館暫停營業,另兩家均處正常運營。大眾點評顯示,撈派有面兒與佰麩私房面人均消費分別為8元、9元,與十八汆面館主打“好吃不貴”一致,兩家面館同樣具備價格優勢,且都采取了“區域+特色面+低價”的餐飲模式。據悉,撈派有面兒SKU共有12款,包括川香雞雜面、紅燒肥腸面、泡椒鴨血面等,最便宜的特色涼面僅售2.99元。據店員透露,撈派有面兒內設62個餐位,平均60秒可出一份面,目前日售約600份面;佰麩私房面則有17款SKU,招牌包括油皮面、番茄湯面、牛肉燴面等,價格在6-10元不等,另有4款小吃可選。該店店長告訴記者,佰麩私房面獨立運營,不開放加盟,不依附于海底撈,由蜀海提供后端配送。即便工作人員有意澄清與海底撈的關系,店內也絲毫看不出海底撈的影子,但接連在多地落子面館,海底撈此舉仍被媒體解讀為“進軍快餐市場”。這一猜測并非空穴來風。近年來,隨著快餐行業規模不斷擴大,快餐門店占比也不斷上升。據《2019中國快餐產業大數據研究報告》數據顯示,快餐門店數在餐飲行業中的占比由2015年的33.6%增長到2019年的49.2%,幾乎占到整個餐飲行業的半壁江山。與此同時,海底撈的財報表現卻透露其一定意義上已觸及成長天花板。據公司2019年年報顯示,海底撈實現收入265.56億元,同比增長56.5%;歸母凈利潤23.45億元,同比增長42.5%。而在關鍵數據上,海底撈的整體翻臺率卻從2018年的5次/天下降為4.8次/天,其中一線、二線城市翻臺率分別從5.1次/天、5.3次/天下降至4.7次/天、4.9次/天;同店銷售增長率在一二線城市出現負增長,其中,二線城市下降1.9%。隨后,中國網財經記者就“進軍快餐市場”等問題致電海底撈,相關負責人表示,面館是員工自己提報的創業項目,外界可能有些過度解讀。“這只是一些優秀的店經理自己在嘗試和探索而已,公司認為目前還不具備能力進軍這個市場。”談及是否計劃在更多區域進行新的子品牌孵化,該負責人回應“還是以員工自己的創新嘗試為主”。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海底撈做面食是依托強大品牌進行多品類布局,既符合餐飲發展的趨勢,也匹配其自身突破整個業績天花板的一個重要節點。朱丹蓬分析道,海底撈旗下面館有著非常強的地域性和重度消費人群的匹配度,是比較接地氣的,隨著海底撈“多品類、多渠道、多場景、多消費人群、多品牌”五個戰略的落地,對于整個海底撈未來的發展,體量的增加,利潤的提升以及股價的支撐都有著很好的支撐作用。不僅如此,海底撈在布局快餐領域尤其是面食市場方面,也有著與生俱來的優勢。一方面,其多年以來在火鍋連鎖企業之上的經驗,尤其是上游供應鏈的有力保障,能夠針對當下快餐店食品衛生安全隱患等問題做出改變;另一方面,海底撈注重餐飲智能化建設,讓一眾新品牌更傾向于自助化服務,也為其降低了大筆人工成本的投入。此外,在海底撈這塊金字招牌的影響下,各地面館也吸引著不少食客慕名前往。“海底撈開面館啦!當然要過來打卡”、 “海底撈旗下品牌把我饞蟲研究的透透的”、“聽說海底撈開面館了,專程來打卡”,在大眾點評評論區,被“海底撈面食”種草的網友比比皆是。“品牌是海底撈旗下面館的核心競爭力。”朱丹蓬告訴中國網財經記者,高品牌高性價比之后,海底撈旗下面館的連鎖效應、品牌效應,都是其核心競爭力。然而聚光燈下,海底撈旗下面館品牌更要面對食客們對口味的檢驗。值得注意的是,截至記者發稿,除了十八汆在大眾點評收獲了四星4.47分的評價,撈派有面兒和佰麩私房面的評分分別為3.9、3.94,星級評定同為3星半,且三家店的口味分均不及環境分和服務分。都說菜品味道是餐廳的靈魂,但也有消費者認為“味覺不會給人帶來多大的驚喜刺激,價格卻會直接撩動人心。”這一次海底撈能否憑借“低價”策略,再一次收割面食市場份額,仍有待時間考驗。來源: 中國網財經
新媒體編輯:武兵
中國網財經官方微信(ID:zgwcjzx)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鄭重聲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僅作為參考,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標簽:
食品安全網
上一篇:假期“必刷餐飲榜”,火的不止喜茶、太二…
下一篇:海底撈回應旗下品牌閉店未退會員費;喜茶告多家公司商標侵權獲賠23萬;7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6.25萬輛|駝鹿每日速遞8.4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