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銅鍋火鍋源自哪里?
這種高火筒(又作火筒、火膽)形制的銅火鍋,是將華北地區的火鍋與川陜火鍋、閩越“打邊爐”、江浙的“吃暖鍋”區別開來的直觀特征。
對于這種火鍋的誕生歷史,民間被最常被采用的說法是“朱元璋十三子朱桂(公元1374~1446年)喜宴飲,因寒冬酒菜易冷召集工匠而做”,后有乾隆辦“千叟宴”由和珅所造的說法,略晚,清代中早期的故宮藏品便有高筒銅火鍋;前有長春真人丘處機據丹爐所授,等等不足,沒有明確的定義。
但是大同將這種形制的銅火鍋申過遺,也有大量證據證明山西的飲食方式在清朝初年便大量涌入北京。而且在明朝時期就自成體系。
當然,傳得太邪乎的“創新般地研制出來將鼎下的熾炭和鼎內的高湯結合在一起的食具”未免有些牽強,已經說過,這絕非高筒銅錫火鍋所獨有的特點,而是早在西周便已有的炭食同呈炊具。
近代以前使用的高筒銅鍋,大多并未全副用銅。《奉天通志》:“以錫為之,分上下層,高不及尺,中以紅銅為火筒著炭”——直到清朝末年,銅仍舊大量用于制幣,因此,銅始終是半管制資源和昂貴的資源(造幣)。所以純用全銅打造炊具普及開來也不大現實。
火筒部分由于需要保證炭的溫熱能夠徐徐揮發出來,所以才用的導熱量更好的銅——大多也不是純銅,而是摻錫的黃銅。
較傳統的炭食同呈辦法,火筒高聳自下而上貫穿炊具,能夠有效地解決炭火燃燒后煙霧的去向問題,這對于解決宴飲中的干凈清爽大有裨益。而且,高筒進氣口口徑小巧,可以簡單地通過控制空氣流入量直接達到控制炭火燃燒充分程度,這絕非前人直接呈碳于托盤上的辦法所能比擬。
至于“臣子貢獻火鍋有功當場被加官三級,又由于火筒高聳,所以又把火筒銅火鍋稱作‘速升鍋’”無外是一種野叟戲言,大家聽聽便是了。畢竟清朝宮廷火鍋里,同樣也有不開口的七宮格火鍋。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上一篇:大同最強火鍋合集,吃貨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