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圈港交所上市,模式容易被復制
11月2日,鍋圈(02517.HK)成功登陸港交所。鍋圈開盤5.98元/股,隨后股價先升后降,最高到達6.22元/股,到當日收盤又回落至5.98元/股,總市值仍為163.78億元。鍋圈抓住了前幾年到家服務需求暴漲的時機,以六家自營店,萬家加盟店的規模,在臨上市前實現了盈利,最終登陸港交所。
2023年4月,鍋圈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鍋圈本次募資所得將用于通過提高產能及效率以增強供應鏈能力;開設及經營自營門店;建立產品研發中心以及升級和購買相關設備;用作運營資金及作一般公司用途等。
據了解,鍋圈成立僅8年的時間,門店數量就達到萬家。2019年,鍋圈拿到A輪前融資,2020年,鍋圈就進入了快速發展期,年初門店數量只有1441家,2020年末就達到了4296家,2021年達到6864家,2022年9216家,每年新開店面都超過2000家。
前幾年外部環境也客觀推動了鍋圈的高速發展。和君咨詢合伙人、和君集團連鎖經營研究中心主任文志宏認為,2020-2022三年中國大陸消費者居家就餐較多,鍋圈線上線下的方式,滿足了當時的消費需求,方便了城市居民。
高速發展,鍋圈一直處于“燒錢”狀態。財報顯示,2020年、2021年,鍋圈分別收入29.65億元、39.58億元,兩年分別虧損4329.2萬元和4.6億元。
2022年,鍋圈收入71.73億元,才實現了2.41億元利潤。
在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看來,以鍋圈目前的規模,在港股上市不會有太多困難,但上市后的表現、特別是中長期的表現,更會考驗鍋圈,鍋圈模式的業務成長依靠銷售網絡的擴張,而在產品收益結構等方面缺少更多高成長或高附加值的空間,同時對于營銷驅動的依賴性強,因此投資者對于這類企業的興趣或許有限。
一位通州區鍋圈店員告訴中華網財經。“前兩年的開的店,有的店面年銷售額六七百萬元,微信群里有一萬多會員,輕輕松松就賺錢,基本上兩年內就能套現離場。”
隨著餐飲行業的恢復,鍋圈店面的競爭壓力不斷增加。
“我們老板在北京朝陽開了三家店面,老店還在經營,最新的店面開了幾個月就關閉了。”上述同一鍋圈店員告訴中華網財經,“目前這家開業一年多,一年房租10多萬元,每天維持在一千多元的銷售額,勉強維持經營。”
在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看來,從產業端看鍋圈模式有所創新,但創新含金量不高容易被復制。它成功會有人跟進,不成功也會有人創新升級跟迭代。鍋圈的模式仍處在初級階段。通過資本市場的賦能后,鍋圈仍需要在整個加盟體系的完善,加盟商的盈利模式,以及場景創新和服務體系升級等方面持續改進。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