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不愛吃火鍋了嗎?兩大火鍋品牌發布盈利預警,火鍋已經不香了?

前陣子,兩大火鍋上市公司海底撈和呷哺呷哺,先后發布上半年財報,雙雙虧損。
先是在港股上市的海底撈,發布盈利預警,2022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預計最高下滑17%,預計凈虧損2.25億元至2.97億元。
呷哺呷哺,則用了“虧損擴大”一詞來表達上半年的慘烈。
公告顯示,2022年上半年,呷哺呷哺預計營收約21.6億元,同比下跌29.0%;凈虧損預計為2.7-2.9億元,較上一年度的虧損0.47億元相比同期虧損增幅474.47%-517.02%。
“火鍋雙雄”虧損背后,是年輕人不愛吃火鍋了嗎?
對此,有網友持否定態度,火鍋江湖不再只有海底撈和呷哺呷哺,新興火鍋品牌的出現給了消費者更多的選擇,火鍋依然是年輕人的“心頭好”;也有網友認為,健康、輕食等觀念下,火鍋沒那么香了,何況今年太熱,吃不下火鍋了……
回望杭州的“火鍋江湖”,從早年盛行的海鮮火鍋,到遍地開花的潮汕火鍋,再到“無辣不歡”的川渝火鍋、星光燦爛的明星火鍋店……火鍋市場似乎從不缺少資本的青睞。
曾有數據調查顯示,在一眾創業選擇當中,餐飲業以68%的優勢穩居第一,火鍋又在餐飲行業中位列第二,甚至成為不少明星創業的首選。
據不完全統計,杭州開出的明星火鍋店就多達十余家,包括陳赫曾入股的賢合莊、鄭愷的火鳳祥、鄧倫的火社、Angelababy的斗鎏火鍋、潘瑋柏的六十一度、海濤的辣斗辣、南派三叔的寧記火鍋等等,但昔日大排長隊的光景,如今已難再見了。
“口味上沒什么記憶點,性價比也不高,追明星熱度跟風吃過一次就不會想去第二次了。”熱愛美食的95后吃貨小潔告訴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這些‘網紅火鍋店’我幾乎都去吃過,現在看來就是為沖動、圖新鮮買單。”
小郭也曾是一名火鍋狂熱愛好者,“在我的學生時代,海底撈算得上我心目中火鍋界的天花板,我至今還記得第一次在海底撈紹興路店洗完手,服務員把紙巾遞到手邊的場景。”貼心的服務、整潔的環境、穩定的品質,讓小郭成了海底撈的常客。
吃一頓火鍋的錢足夠買一星期的新鮮食材,會下意識在家吃;二來家附近熟悉的紹興路店閉店歇業,去別的門店總感覺服務不如以前了。”
要知道,海底撈曾多次憑借“貼心熱情的服務”霸榜熱搜,免費美甲、手部護理、自助奶茶、送零食、送玩偶、過生日等都是常規操作。現如今,“服務”也成了不少網友詬病海底撈的一大“槽點”——“以前去海底撈感覺很親切,服務員很熱情,現在一個服務員服務六張桌子,根本沒有服務可言,點了兩瓶啤酒從小單到上桌用了28分鐘。”記者在某點評網上搜索發現,不少網友反映海底撈服務人員明顯減少,服務質量下滑。
也有網友提出,“主要是貴”、“同質化嚴重”等看法。
據了解,2016年至2019年,海底撈在翻臺率分別為4.5次/天、5.0次/天、5.0次/天、4.8次/天。即便是2020年,海底撈的翻臺率也有3.5次/天。
然而,2021年上半年,海底撈翻臺率下降到3.0次/天,僅近年顛峰時期的六成。其中,一線城市翻臺率為3.0次/天、二線城市翻臺率為3.1次/天、三線及以下城市翻臺率下降最大,從3.6次/天降至2.9次/天。
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不管是呷哺呷哺還是海底撈,亦或是其他的連鎖火鍋企業,其實已進入了產品及模式高度同質化時期,消費端逐漸呈現一種“消費疲憊”。想要自救或者說想要在同質化的火鍋行業中脫穎而出需要從菜品出品的品質、供應鏈的水平、品牌的調性、場景的創新、服務體系的完善以及客戶黏性的提升六個方面去不斷地努力。
而這,注定是一場曠日持久的苦戰。
是競爭太過激烈,還是火鍋真的不香了?你愛吃火鍋嗎?一起來聊聊。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何慧婷
編輯:大P
你可能感興趣
分享收藏點贊在看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