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哺呷哺漲價背后的危機:連續虧損、客流減少、高管離職

呷哺呷哺曾經是火鍋界的佼佼者,以一人一鍋和高性價比吸引了無數年輕消費者。但近年來,隨著消費升級和競爭加劇,呷哺呷哺試圖通過轉型升級和漲價來提高利潤,卻遭到了市場和用戶的冷遇。其股價和業績持續下滑,甚至出現了首次年度報告虧損的情況。呷哺呷哺究竟走錯了哪一步?它還有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呷哺呷哺的漲價之路
019年水平,復蘇之路已初現光明。但在這個龐大的市場中,火鍋行業的整體格局仍然比較分散,市場集中度低,行業前五品牌市場份額加起來也只有7.4%,這就給了不少新玩家搶食大蛋糕的機會。
在這樣的背景下,呷哺呷哺作為曾經的“連鎖火鍋第一股”,卻陷入了困境。財報數據顯示,2017~2019年,呷哺呷哺人均消費分別為48.4元、53.3元、55.8元,2020年則達到62.3元。目前,呷哺呷哺單人套餐的價格已上漲到52元~79元不等。在大眾點評上搜索呷哺呷哺一二線城市的多家門店,人均價格已上漲到80~100元之間。
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呷哺自2011年公布財務數據以來,客單價連續第十二年上漲。而這一切都源于其在2017年6月宣布的“品牌升級計劃”,表示將從“快餐”轉型為“輕正餐”。
呷哺呷哺的轉型可謂從內到外。店面裝修上,追求中式輕奢風,時尚感十足;位置布局上,U型吧臺數量縮減,增加雙人桌、四人桌;菜品設置上,提供鴛鴦鍋,引入更多食材,特別是年輕人喜歡的現制茶飲。此外,鍋具、器皿、擺盤等也增強品質感。
伴隨環境、服務、菜品一同升級的,還有呷哺呷哺的價格。曾經2塊錢的袋裝麻醬和3塊錢的飲料,都漲到了5塊錢;單點食材的價格也普遍上調了1~2元1。呷哺呷哺的漲價之路,引發了不少消費者的抱怨和反感。
呷哺呷哺的漲價之痛
呷哺呷哺的漲價策略,顯然沒有帶來預期的效果。相反,它讓呷哺呷哺陷入了一種尷尬的境地:既失去了原有的快餐火鍋市場,又無法真正打入輕正餐市場。
從財報數據可以看出,呷哺呷哺的客流量和翻臺率都在下降。2020年,呷哺呷哺品牌餐廳的翻臺率為2.3倍,比2019年下降了0.5倍;2021年上半年,翻臺率進一步降至2.0倍。同店銷售額也在持續下滑。2020年,呷哺呷哺品牌餐廳的同店銷售額為22.11億元,比2019年下降了24.9%;2021年上半年,同店銷售額為17.02億元,比2020年同期下降了23%。
這意味著,漲價并沒有帶來更高的收入,反而讓消費者對呷哺呷哺失去了興趣。一方面,原本以低價吸引的大眾消費者覺得呷哺呷哺不再物美價廉,轉而選擇其他更便宜或更有特色的火鍋品牌;另一方面,追求高品質和個性化的消費者覺得呷哺呷哺不夠高端和有格調,轉而選擇其他更高檔或更有創意的火鍋品牌。
事實上,在火鍋市場上,競爭對手并不少。除了海底撈這樣的行業巨頭外,還有小肥羊、四季民福、大龍燚、牛蛙王子等各具特色和優勢的品牌。這些品牌不僅在產品、服務、環境等方面有所創新和提升,還在渠道、模式、營銷等方面有所突破和拓展。例如,小肥羊推出了“小肥羊+”、“小肥羊火鍋便利店”等多元化業態;大龍燚開設了“大龍燚自助火鍋”、“大龍燚自助烤肉”等多品類門店;牛蛙王子則通過“互聯網+”模式實現了線上線下融合。
損、,主要原因是部分門店選址錯誤、無法充分營業、關閉門店導致的一次性虧損等。為了應對危機,呷哺呷哺推出了多品牌戰略,包括高端品牌湊湊火鍋、茶飲品牌茶米茶、以及即將開業的新品牌趁燒、。呷哺呷哺表示,未來將繼續擴張,在2023年計劃新開門店230家以上。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上一篇:“火鍋一哥”呷哺呷哺為何風光不再,食客:越來越高端,吃不起了
下一篇:包頭的自助餐廳,你吃過下面哪家?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