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縣小吃“淳百味”開出500家店、惠正口腔1個月業績倍增的秘訣 ——讓員工為自己干
圖片來源于網絡
文丨伯格聯合單元合伙研究團隊
2010年,“更好的沙縣小吃”淳百味橫空出世,2年之間門店破百,風光無兩。然而,2012年底,淳百味的門店數量幾乎腰斬,僅剩60家。淳百味創始人張萬和困惑地走進門店。
顧客接連叫了好幾遍,店員始終充耳不聞,聊的火熱。看到這一景象的張萬和思考良久后明白了,員工覺得自己是打工的,干多干少沒啥區別,不如讓自己輕松點。
無獨有偶,惠正口腔醫院也面臨同樣的問題。
2019年以前,上述情景對惠正口腔的老板、院長王戎而言是家常便飯。醫生護士踩點上下班、干活推諉,醫院每個月成本100萬,為維持經營,王戎別無他法,只能從早忙到晚,拼命做手術,累到頭暈眼花、手腳發軟,卻連杯水都喝不上……
王戎一邊心力交瘁,一邊自我反思,到底是員工為我打工,還是我為員工打工?
淳百味、惠正口腔其實是各行各業的縮影。員工無法激活,工作懶散敷衍;“萬眾創業”正當其時,直播、微商、滴滴司機等個體經濟體崛起……企業深陷員工不好招、不好管、不好留的困境。為擺脫困境,很多企業選擇問道管理方法和工具。以惠正口腔為例,從加工資到KPI再到股權激勵,市面上的“殺器”試了個遍。
方案沒少做,錢沒少花,結果一眾“殺器”變“傻器”,收效甚微。在傳統工具統統失效的互聯網時代,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究竟要如何破局?單元合伙是淳百味、惠正口腔等企業的共同選擇。單元合伙究竟是什么?
又如何幫助企業走出困境呢?單元合伙是互聯網時代,員工從就業到內部創業的組織進化模式。公司建立共創、共擔、共享平臺,讓員工零風險、零成本內部創業。從管理激勵員工就業為老板干,到平臺賦能內部創業為自己干。實現自創業、自組織、自驅動。淳百味的合伙機制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采用定額持股合伙。公司總部作為投資者,員工通過店長考試后可擁有門店股份,一般員工持股10%,管理層持股30%,總部持股50%以上。
這一機制運行3年后,進入無限額持股的第二階段,為防止員工持股過多而脫離管控,張萬和提出總部管控“十分之九”策略,產品研發、結算系統、晉升體系等核心環節由總部掌控。同時,淳百味打造了“落地獅”救助團隊,16名業績領先的店長按3-5人結成小組,在淳百味內部問診,以幫助業績不好的門店做高業績,問題解決后分得新增利潤的一半作為回報。
將門店收益與員工收入直接掛鉤后,員工的精神狀態、工作態度、積極性和業務水平不斷被激活,淳百味也逆轉了1個月關店40家的頹勢,發展到500家門店,家家生意興隆!
通過合伙模式,惠正口腔也改變了員工懶散推諉的狀態,并實現毛利倍增。
2名醫生、2名護士組成一個醫療小組,醫療小組作為獨立的業務單元,營銷客戶、服務客戶。醫院作為平臺,為醫療小組提供醫院資質、診療室、醫療設備、醫療技術培訓、專家技術支持及品牌和客戶資源,業務單元不投資一分錢就能實現零成本、零風險內部創業。醫療小組獨立核算收入、成本、利潤,當月完成的收入醫療小組和醫院5:5分成。小組的收入扣除人員工資、勞動保險、耗材費、辦公費等成本后有結余的,組長對小組利潤有再次分配權決定權。
實施單元合伙后,老板王戎再也不用加班加點做手術了。醫護人員從過去不愿接診到爭搶客戶,主動提高技術、服務客戶,工資也得到增長。更為驚喜的是,短短一個月的時間,醫院毛利潤從20萬漲到40萬,上漲100%。
這就是單元合伙的魅力。除了淳百味、惠正口腔,百果園、名創優品、萬科、永輝超市、韓都衣舍等企業都在用這種模式。
單元合伙順應人性,很好地解決了為誰干的問題,平臺賦能,讓人人成為創業者,實現為自己干、主動干,招人、管人、留人、業績增長都不再是難題。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