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繪就人水和諧新畫卷

“汴泗交流郡城角,筑場十步平如削。短垣三面繚逶迤,擊鼓騰騰樹赤旗。”唐代文學家韓愈筆下的徐州城,泗水、汴水、黃河三面繞城。
唐宋八大家中的另一位——蘇軾,與徐州的水也有著不解之緣。在任職徐州知州期間,他指揮軍民修筑了一條“首起戲馬臺,尾屬于城”的長堤。
治水興水,久久為功。一代又一代水利水務人投身于此,斬開了一條清渠活水的前進之路。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我們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特征和本質要求,為治水興水指明了前進方向。
近年來,徐州市水務局統籌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系統治理,多管齊下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推動水務高質量發展,全市水生態環境質量實現穩中向好,一幅人水相依的美麗畫卷正在彭城大地徐徐展開。
勇挑重擔 “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新年伊始,位于梨園路公園北側路的積水點治理工程現場一派繁忙景象。據項目副經理李勇介紹,該地段正在建設一座流量為3立方米/秒的強排泵站,預計今年4月30日前具備運行條件,并在汛前發揮工程效益。
1月30日,全市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發出了奮力開創徐州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的宣言。市水務局早行動、早落實,打響了城市排澇積水治理攻堅戰。
積水點治理事關群眾利益和城市建設發展,是一項保發展、保民生、保安全、保底線的重要工作。去年7月30日凌晨,主城區遭遇特大暴雨,市水務局提前預降河道水位,及時開啟沿線閘門56座,在全市范圍統籌調度泵車、排澇泵等設備300余臺,全力加快積水排除,有力保障城市安全度汛。
處處淹不得,一刻等不起。在復盤此次暴雨的基礎上,市水務局牽頭全面摸排積水點情況,精準診斷積水原因,“一點一策”編排積水點治理方案,共排定175項治理工程,總投資22億元,力爭2—3年基本解決城市積水問題。
作為民生“一號工程”,市委、市政府先后召開市政府常務會、市委常委會研究《徐州市區積水點治理實施方案》,并成立徐州市區易淹易澇積水點綜合整治指揮部,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第一指揮和指揮。截至目前,57項工程已完工,今年汛前將完成124項。
雨污分流工作同樣迎來了重大突破和進展。去年,市政府第1次常務會議研究通過《徐州市主城區雨污分流建設方案》,工程總投資165億元,計劃5年時間全面實現主城區雨污分流。至2022年年底,已完成42個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達標區建設,奎河片區雨污分流11個子片區有序推進;完成全市雨污水管網新建、改造250公里,管網修復220公里;啟動實施3座城市污水處理廠新建、擴建,新增污水處理能力3萬噸/天。
優化配置 “水資源”保護工作成效顯著
雖然天氣寒冷,但位于銅山區劉集鎮馮王村的劉集水廠建設工地上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場景,工人們正如火如荼地開展施工作業。
自去年9月開工以來,劉集水廠現已完成沉清池A區拆模和清理、B1區清水池筏板澆筑、B2墻板澆筑、沉淀池底板模板安裝等工程,開始進行主體結構建設。
“我們正開足馬力加油干,預計2月生產管理用房完成75%,沉清池完成70%,一體濾池完成40%。”據建設單位負責人劉穎介紹,該工程計劃于今年10月通水試運營。屆時,將與市區劉灣水廠主供水管網實現互聯互通,為泉山區西片區、港務區以及銅山區劉集、大彭、漢王等鄉鎮約70萬人提供服務,解決徐州西、北、西南等片區水壓偏低問題。
與之配套的小沿河原水工程同樣正在建設中。該工程位于港務區柳新鎮,建設內容包括新建取水口40萬噸/日,取水箱涵3.8公里,新建原水泵站設計規模40萬噸/日,鋪設原水管線29.8公里,計劃于今年8月完成工程建設。在豐縣和睢寧,第二地面水廠也已陸續開工、序時推進,目前已更新改造城鄉供水管網730公里,城鄉供水一體化得到提升和鞏固。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與百姓的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我市地處沂沭泗流域中下游,南北氣候過渡帶,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35億立方米,人均量394立方米,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正常年份缺水約10億立方米以上,是我國40個嚴重缺水城市之一。
因此,地下水曾經一度是我市供水的主要水源。但隨著過量開采,地下水位持續大幅下降,形成降落漏斗,影響生態環境。2013年,我市4處共881平方公里被省劃為地下水超采區。水資源匱乏成為當時制約我市轉型發展、綠色崛起的重要瓶頸,保護地下水資源、遏制地下水超采迫在眉睫。
“近年來,我市嚴格按照‘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積極開展地下水壓采工作,嚴控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制定《徐州市重點行業用水定額》,豐縣、沛縣完成‘四水四定’試點方案編制,全市累計創建省級節水載體296家。”市水務局黨委書記、局長楊勇介紹。
嚴格管理帶來了豐碩成果:2022年,我市全年實際用水量為39.3億立方米,低于省控目標(43億立方米),水資源保障能力顯著提高;在平均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少8%的情況下,全年累計爭取調引水資源10.9億立方米,保障農業用水需求和糧食安全,實現了大旱之年無旱災;在江蘇省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中,徐州市再獲優秀等次。
以人為本 “水環境”綜合治理穩步推進
“以前一推門就能聞到臭水溝的氣味,生活質量哪能不受影響?”袁橋小區居民賈女士在家門口經營一家水果店,臨近奎河。
而今的奎河,兩岸道路干凈平整,從高空俯瞰,沿河道修建的藍色健身步道,宛如蜿蜒綿長的紐帶,鑲嵌在樓宇街心之間……昔日的臭水溝已經變身城市“綠腰帶”。
倚水聽雨、枕河安眠。賈女士對此感慨頗深,她認為水環境治理的不僅是居住環境,還改造了經營環境、提升了商業價值:“身心舒暢,做生意也更有奔頭!”
作為淮河流域重要的跨省界河流之一,奎河是徐州主城區澇水自排的唯一通道,始挖于明朝萬歷十八年,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由于受歷史原因、自然環境、區位因素、河道功能等影響,奎河城區段存在兩岸雨污合流、截污管網老化、河道覆蓋淤積、管線布局混亂、景觀環境不佳,且缺乏標志性節點空間等問題,生態功能逐漸降低。
大力改善奎河水環境,既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強烈需求,也是打造城市靚麗廊道、添彩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建設的現實需要。
2019年12月底,奎河袁橋閘至欣欣路橋段5.4公里整治正式開工,標志著奎河水環境綜合整治提升工程拉開序幕。2023年,奎河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將竣工,新增污水處理能力5萬噸/天,人水和諧的城市中心流動景觀帶將落成,“岸綠、景美、水清、河凈”的奎河將全新亮相,實現“凈水、添綠、展文、增趣、便民”的新定位。
此外,重點平原洼地治理、大中型灌區改造等一批重點水利工程也按期建設完成。2022年,全市計劃實施水災害防御、水資源調配、水生態治理、農村水利等八大類74項重點工程,全年完成水利水務建設投資44.05億元,其中省水利重點工程投資完成率106%,位居全省前列,進一步夯實了全市水利水務工程基礎。
系統修復 “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冬日暖陽下,微山湖波光粼粼、生機勃發。它與昭陽湖、獨山湖和南陽湖首尾相連、水路溝通,合稱“南四湖”。這里地處江蘇與山東交界,匯集了蘇魯豫皖4省8市53條河流來水,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輸水通道和調蓄湖泊,也是徐州重要的水源地。
插花地段點多線長是這里的顯著特點。徐州市與濟寧市在南四湖省際邊界河湖插花地段有90余處共110余千米,上下游、左右岸屬地不同,導致圈圩養殖等河湖“四亂”問題突出。
如何破解困難?
2021年年初,微山湖邊的養殖大戶王安響帶頭積極配合退圩還湖,領到了約48萬元的補償金:“不能只算眼前賬,還要算長遠賬、生態賬。”養殖大戶們紛紛響應,積攢了多年的矛盾終于得到化解。
退養還湖的背后,是不斷強化的跨界生態環境聯防聯控機制在發揮作用。2021年,徐州、濟寧兩市簽訂《南四湖流域水生態環境聯防聯控共治共享協議》;兩市河長辦共同簽署了《南四湖地區邊界河湖管理保護溝通聯系協議》;全國首創蘇魯邊界治水“五聯機制”,實現省際邊界治水聯動全覆蓋,治水從“各自為政”變為“同舟共濟”,該經驗入選水利部《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典型案例匯編》并全國推廣。
從屬地犬牙交錯、河湖劃界不清、遇事扯皮推諉,到攜手共建生態河湖、同守一片碧水藍天,跨界河湖治理構建了省際邊界齊抓共管的治水新格局,有效保障了南水北調一泓清水北送。經過治理的南四湖,面貌煥然一新,“美麗水邊界”新藍圖逐漸展現。
水里是否清澈有魚?周邊群眾是否滿意?水質改善程度和環境質量改善效果才是考核標準。市水務局亮出硬招、實招,打出治水“組合拳”。
加強監督考核。制定《全市河湖長制工作評估細則》,推動河湖長監督考核全面到位,全市4023名河湖長上崗履職、全力治水,累計巡河2.3萬人次,解決問題2029起。
持續推進農村水利建設。實施凌城大型灌區和6個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工程,改善灌溉面積51萬畝。制定江蘇省內首個市級農村生態河道評估考核辦法,完成生態河道1000公里。
強化河湖空間管控。全面排查境內行洪河道礙洪問題,91項問題全部整改完成。實施4個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項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3.1平方公里。全市高標準打造幸福河湖230條,大龍湖成為江蘇省首個建成的淮河流域幸福河湖及江蘇省級幸福河湖。
在剛剛召開的全市高質量發展大會中,市水務局榮獲市級機關單位綜合考核第一等次。每一項成績的背后,涌動的正是我市水利水務人敢為人先的精氣神。近年來,市水務局以“黨建+”引領徐州水務高質量發展,實行“1+N”聯學形式,創新開展跨層級聯學;積極落實“到社區報到 為群眾服務”“爭當‘河小青’ 助力河長制”等志愿服務活動,深層次挖掘“紅帆領航 水務惠民”黨建品牌和“書記項目”,激勵全局黨員干部職工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全局營造了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濃厚氛圍。
水生態文明的內涵是什么?“水安全持久穩固、水資源優化利用、水生態系統健康、水環境優質宜居。”楊勇如此詮釋。
聚焦“時空不均”“城市防汛”“污水收集”“生活用水”“農田灌溉”五個方面涉水內容,打好應對極端天氣旱澇急轉、城市防洪排澇積水治理、城鎮雨污分流提質增效、城鄉供水一體化提質增量、鄉村水利系統治理“五大攻堅戰”,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市水務局正跑出“加速度”。
徐州日報記者 蔡潔 通訊員 顏笑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