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制菜悄然走進生活,行業標準亟待確立

最近,不少長沙市民都在電梯的廣告中、小區門口的易拉寶甚至在刷短視頻的間歇都看到了某品牌預制菜的廣告。“人人輕松當大廚”、“APP新人首單五折”等宣傳字樣配合誘人的菜品圖案,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
其實,預制菜在不知不覺間已經走入了我們的生活。
預制菜悄然走紅
佛跳墻、港味避風塘炒蝦、鮑魚紅燒肉……如今,在手機APP上一鍵下單,一桌匯聚各地美食的預制菜,便可送達。艾媒咨詢數據顯示,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預計保持20%以上增速,有望在2023年突破5100億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報告顯示,我國目前預制菜市場存量約為3000億元,長期有望實現3萬億元以上。
從需求側看,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開始傾向于花錢買服務。經簡單操作后便可上桌的預制菜,不僅降低了烹飪的門檻,拓展了菜品的選擇空間,也能讓平時工作繁忙的上班族輕松享受做飯的樂趣。在一些受疫情影響的地區,居家辦公人士不得不在家開火、親自下廚,預制菜可以有效解決“不會做、不好吃、沒時間”的廚房難題,也因此受到越來越多的社會關注。
也有部分城市看準預制菜的“藍海”,著力打造預制菜產業鏈。據了解,山東諸城正全力發展預制菜產業,推動現代農業從種養加工到餐飲終端一體化延伸升級。麻辣小龍蝦、獅子頭等中國300多種預制菜一應俱全。諸城市發改局副局長丁瑞英曾公開表示,預制菜上游連著鄉村振興,下游連著消費變革,將成為拉動地方農業和食品產業轉型升級的有效突破口。
許多餐廳早已開始使用預制菜
“我點過周圍好幾家了,鹵肉飯都是一個味道。”長沙某高校學生小林是外賣平臺的常客,他向中國食品安全網表示,周圍許多外賣店的菜品味道都極為相似,魚香肉絲、鹵肉飯、溜肉段等菜品吃起來都差不多。“最夸張的是,寒假在老家的時候,有一次點外賣,結果和學校附近的味道一模一樣。”
湖南某預制菜制造企業負責人曾公開表示,我們在外面餐館吃到的菜品,很多都是預制菜。一些餐館尤其連鎖餐飲企業甚至可以不聘請專業廚師,只需要加熱即可,大大節約了人力成本,同時還能保證產品品質的穩定性。
成本難以控制 缺少行業標準
“既然能送上門,我為什么不點外賣?還非要選購預制菜回家折騰一下,這不是多此一舉嗎?”長沙市民李先生向中國食品安全網表示,在某預制菜APP上可以選擇預制菜送上門服務,但這項服務在他看來有些“雞肋”。
隨后,中國食品安全網也下載了這款預制菜APP,卻發現有些預制菜售賣的價格并不便宜。例如,150克的豬肉絲在預制菜平臺上售價9.8元,而菜市場150克豬肉絲的價格為5.8元;僅經過焯水處理的150克排骨塊售價為17.5元,而在其他買菜平臺上500克排骨塊的售價為9.98元。此外,預制菜每單還要收取8元的配送費。
對此,相關業內人士表示,發展預制菜的成本較高,包括原材料、人工和冷鏈物流成本。出于保鮮需要,部分預制菜的運輸配送過程需要在低溫環境下進行,需要便利的倉儲物流和冷鏈運輸體系支撐。冷鏈物流運輸成本相對較高,直接影響企業業務輻射范圍。此外,預制菜產業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勞動強度大、招工難、招工周期長、流失率高、熟練工人短缺等,使得人工成本上漲較大。
此外,預制菜行業進入門檻相對較低,不少采用的是作坊式生產加工模式,食品安全及品質難以保證。業界對預制菜的概念也界定不清,比如簡單的肉丸、火腿是否屬于預制菜?另外,預制菜產品標準不統一,造成菜品質量難保證、標識不詳細、價格差異大、圖文不符等問題。比如,同樣是佛跳墻,用料和制作方式有一定區別,同一電商平臺上的價格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差異較大。
山東鳶都英合律師事務所主任高明芹曾公開建議,相關部門應盡早制定行業標準,規范行業準入條件,對于制菜原料、加工工藝、包裝、標識、儲存、冷鏈運輸、微生物指標、添加劑指標、農藥殘留指標等作出統一規定,引導行業步入標準化軌道。
同時,作為企業要重點關注預制菜食品安全問題。因為預制菜經簡易處理即可食用,從生產加工到銷售時間跨度較長,并涉及冷凍冷藏環節,故其在食品保鮮乃至安全等方面存在更多風險點。預制菜除了保證便捷、特色、口感等特點,還必須牢牢把住食品安全關口。
(稿件綜合自人民網、中國經濟網等)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